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巫达]藏族尔苏人婚礼仪式中饮食文化的族群性


作者:巫达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涵化”这个词是人类学社会学中比较晚近才使用的词,是为了区分开“同化”一词。因为一些人往往会根据文化的内容来下结论,比如,如果某一个族群采取了另一个族群的文化内容,就会称之为“同化”。实际上,有这样的情况:甲族群使用明显来源于乙族群的文化内容,比如衣食住行等,但是,甲族群的成员却不认同与乙族群同属一个族群。也就是说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是不同的。利奇在五十年代研究缅甸的卡钦人的时候就指出,不管是什么把人们区分成不同族群,但是绝对不是文化(Leach 1954)。换一句话说,文化不能区分族群,想通过文化现象去区分族群是困难的。莫曼对泰国的泐人的研究进一步显示,文化内容并不是界定族群的标准。他在1965年所写的题目叫“谁是泐人?”的文章中指出,从文化内容上分辨不出泐人和泰人之间的差异,但是,具体访谈的时候,泐人会强调他们和泰人是属于不同的两个族群。莫曼对他自己在文章题目中的问好的回答是:泐人是那些自己认为是泐人的人(Moerman 1965)。
尔苏人采用了与周围汉族、彝族相同的饮食文化,并不是说他们已经被周边民族“同化”了,而只能说是涵化。在当地,很多人常常称这种采用了汉人文化的现象叫“进化”。比如,尔苏人在婚礼中采用吃九大碗摆宴席的方式,有个尔苏干部跟我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尔苏人现在‘进化’了,所以结婚的时候像汉族那样吃九大碗摆宴席”。还解释说,现在尔苏男子都“进化”了,所以都穿汉族衣服,只有妇女还穿他们自己的服装。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介绍尔苏人独特的饮食文化内容。在介绍具体内容的时候,尽力把这些文化内容放置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揭示这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后面隐含着的社会关系。尔苏人的个案显示,饮食文化的变迁蕴含着政治经济权力关系的变迁,包括尔苏人与周边民族的族群关系的变迁。在探讨族群和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对饮食文化内容的关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甘洛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1996 《甘洛县志》(藏族分篇),页563-577,四川省甘洛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甘洛县文化馆,1984 《甘洛县民歌集成》(送省州卷)。甘洛县文化馆油印本。
马忠良(清),1968 《越嶲厅志》。马忠良原篡,孙锵增修,清光绪32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3月重印。
雅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雅安市政协学习文史联络委,2002 《雅安少数民族》。雅安市政协文史丛书之一。雅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雅安市政协学习文史联络委编印。雅安。
阎云翔,2000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越西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1994 《越西县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Barth Fredrik,1969 Introduction.In Fredrik Barth,ed.,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pp.9-38.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
Bourdieu, Pierre,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ach,Edmund Ronald,1954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A Study of Kachin Social Structure. London:Athlone Press,University of London.
Moerman,Michael,1965 Who are the Lue?Ethnic identification in a complex civilization.American Anthropologist 67:1215-1230.
Tan,Chee-Beng(陈志明),1988 The Baba of Melaka:Culture & Identity of a Chinese Peranak Community in Malaysia.Malaysia:Pelanduk Pub.
 
①二州一地七县:二州指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地指雅安地区,现称雅安市,七县指甘洛县、越西县、汉源县、石棉县、冕宁县、九龙县和泸定县。
②以甘洛县为例,总为人口178,757人,其中,彝族125,814人,汉族49,874人,尔苏人3,024人。见甘洛县统计局(2001)。
①尔苏人用汉语表达的时候也叫“背”,称为“背酒”、“背烟”。这个词是尔苏人直接从他们语言的语境中翻译过来的,实际含义是“承受酒”、“承受烟”。
②擦尔瓦:尔苏语、彝语叫“瓦拉”,是用羊毛织成的披毡。
①兰花烟:当地也叫“茄子烟”,因其叶子长得像兰花,故名。叫“茄子烟”可能也是因为它的样子像茄子幼苗。当地尔苏人、汉人和彝人主要烟叶品种。易种,产量高。烟劲特大,味浓。有人告诉我,在火车很拥挤的时候抽一袋兰花烟就能获得很多空间,因为很多人不习惯闻这种烟味,会纷纷躲开。
②打发:当地汉语把女儿嫁出去就叫“打发女儿”,明显表达了女儿最终不是家庭成员的重男轻女思想。
①背篼:四川话,是一种用竹片编成网眼状的筐,筐体上大下小,形如人的鼻子倒置状。一般配有竹制双肩背带。
①砣砣肉:当地汉语称块状的东西叫“砣砣”,砣砣肉的意思也就是指大块的肉。做法是将生肉砍成拳头般大小,放进锅里煮熟。吃的时候连汤带肉盛出来。里面的调料一般是放盐就可以了,有些还放上花椒面和辣椒面。这是当地尔苏人、彝人最常见的吃法。
②九大碗:泛指九道菜,因用大碗盛菜,故名。实际菜数不一定是九道菜,有多有少,依据主人家的财力而定。
①干亲家:指一个人把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拜给另一个人当“干儿子”或“干女儿”。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叫“干亲家”。
 
(本文载《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19-438页。台北:财团法人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2003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巫达]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

下一篇[巫达]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