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於芳]岭南麒麟舞的兴衰


作者:於芳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反复表演或者说每年都表演的民间习俗性质的民间舞蹈,每次都要吸引观众,需要依赖留下了群体记忆的身体技法,可以说这是民间乐舞的一大特色。但黄阁麒麟舞之所以成为各类大赛中的活跃节目,主要是因为它实行了舞台化的转变,而这种舞台化的转变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如同许多大型艺术表演一样具备某种冲击力,让表演者和观众同时沉浸在其中的冲击力。
那么,黄阁麒麟舞的这种冲击力是什么呢?一方面,黄阁麒麟舞表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首先,八头制作精巧、活灵活现、色彩鲜艳、耀眼夺目的麒麟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奔跑跳跃,翩翩起舞,同时,舞者的服饰配合了麒麟袍的颜色和图案,与麒麟融为了一体。观众被这美丽鲜艳的麒麟吸引,表演者和观赏者同时沉浸在表演中。其次,从麒麟探头探脑的出洞,左绕右绕的绕头,到活泼的耍尾,表现出麒麟的喜、惊、疑、思、乐等姿态,展现了大小麒麟的憨厚活泼、粗犷威武的性格,这些都是凭借身体技法吸引观众,使观众的情绪随之起伏。并且有节奏的鼓乐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轻快活泼,充分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黄阁镇的麒麟舞凭借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冲击,凭借舞者时而灵动时而威猛的身体技巧,使舞动者和观看者同时融入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中,舞者与观者都感到快乐与兴奋。
这样,黄阁镇的麒麟舞在2000年至2004年的4年间,由原来的主要在春节期间活动的,作为调节气氛的附属表演的传统民间习俗,转变为了活跃在各种类型、规模大小不一的民间艺术比赛和展演中的大型表演,而且成为了地域的代表性民俗文化。 
 
四、地方传统文化的生成
 
伴随着迅疾的地方开发、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麒麟舞被挖掘,并以被再创造后的具体形象,被利用于观光和振兴地方经济。在黄阁麒麟舞被利用、打造的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实际上麒麟舞转化为黄阁镇地方传统文化象征的过程就是政治权力、地域社会、学者及地方文化精英、媒体、民众共同打造地域传统文化的过程,以下将详细考察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当广东省民协副主席罗学光建议整理黄阁麒麟舞参加全国民间艺术大赛时,黄阁镇书记、镇长以及其他领导都非常支持,决定组队参加并且在经费上予以了支持。参加麒麟舞的整理与创新的人员包括民协副主席罗学光、广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明敬、演奏家陈葆坤以及黄阁镇的民间麒麟舞老艺人,同时黄阁麒麟舞的整理和创新也得到番禺区领导的大力支持。 
2000年11月4日,黄阁镇麒麟队赴杭州参赛,队伍由镇长谭东方、民协副主席罗学光任领队,广东电视台、《番禺日报》等派记者采访报道,还有20多名拉拉队队员自费赴杭州比赛现场打气助威。可见在打造黄阁麒麟舞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中央、地方的文化精英发挥了主导作用。
当黄阁麒麟舞作为广东省唯一参赛节目获“山花奖”、“桂花金奖”后,《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羊城晚报》、《浙江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文化参考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还有《民间》杂志、《广东文艺界》杂志也进行了大力宣传。
黄阁麒麟舞一举成名,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比赛和表演,成了黄阁镇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其转变的全过程中,媒体的报道还有杂志、宣传品上发表的关于黄阁麒麟舞的文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阁麒麟舞参加各类比赛、举办麒麟文化活动,各大媒体均有报道。而且在各种报纸、杂志、宣传小册子上、网络上都登载有黄阁麒麟舞的历史以及流传在黄阁的麒麟传说。
在2000年11月26日的《番禺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山花烂漫,麒麟辉煌》的文章。《民间》杂志写道:“广东番禺黄阁镇是著名的麒麟之乡。麒麟舞在当地可考的历史就有100多年。每逢年节醮会,舞麒麟成一景观。”{1}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黄阁镇政府发行的黄阁麒麟舞简介的宣传小册子上,登载了流传在黄阁的三则民间传说。其中一则写道:“相传古时候,灵兽麒麟神游百粤,当驾临南海之滨的古海村(黄阁镇的古称)上空时……遂降落群山之中,寄情山水之间,乐而流连忘返,后来化为神石,傲然屹立于山岗之上,与青山为伴。人们尊称为麒麟石,山岗也借石为名。此石颇具麒麟之灵气和神韵,被视做黄阁之镇宝。镇内主干路也雅称‘麒麟路’,可见黄阁镇人对麒麟之尊崇。”
这些民间传说是在麒麟舞兴盛之后流传于黄阁的,在《番禺县志》中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上述的麒麟石的传说和小册子及介绍黄阁镇的网页上所附麒麟石的图片,其真实性值得探究。这块麒麟石如今矗立在黄阁镇政府大楼北侧的麒麟岗上,对这块石头的来历同样没有任何记载。
可见,这些所谓民间传说是黄阁镇的文化人有目的地创作出来的。
在获取“山花奖”之后,镇里组织成立了黄阁麒麟艺术协会、麒麟活动领导组、编导组、教练组等多个功能小组,积极开展麒麟舞表演、改编、创新等工作。麒麟艺术协会还在各村开设麒麟舞训练班,向群众传授舞麒麟的方法,希望训练出一些舞麒麟的精英。在2001年镇文化站撰写的《黄阁麒麟文化活动情况报告》中这样写道:“目前黄阁镇有黄阁镇麒麟队、大塘和乐社、东里村崇乐社、莲溪村同庆社、大井村麒麟健身队等5支麒麟队,共有队员320人,排练活动场地1700多平方米,并有一定的活动经费。还建立了少年麒麟队,在部分小学设立麒麟武术活动基地,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黄阁麒麟舞’已列入镇文化站组织管理和业务辅导的范围,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班子,有一支艺术素质较高的骨干队伍,平时和节日,各支麒麟队经常开展训练和表演活动,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镇政府已经筹划培养麒麟舞的后续力量,地方精英也积极参与到传承、发展麒麟舞的运营之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桐乡民间故事:高手辈出 期待焕发新生

下一篇[张冬菜]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