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艺人沈金陵在茶馆给农民讲故事
部分民间故事精品被收录到书中
在我市凤鸣街道、龙翔街道一带,至今还有一些擅长讲民间故事的老艺人。他们所讲的故事都是由上几代人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经过无数次的润饰,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地方特色。从如今还健在的老艺人身上,我们仍可以领略到桐乡农村民间故事的魅力。
凤鸣街道中群村曾是有名的“故事村”
在凤鸣街道中群村,民间故事高手郑善方每天夜晚都会拿出一个记录本,在上面记下自己当天所听到、想到的故事段子。这些页面已经泛黄的记录本倾注了老郑数十年的心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故事得以继续传播下去。村中另外几名擅长讲故事的老年村民也有此想法。
在中群村一些老年人的记忆中,小时候,讲民间故事之风在村里比较盛行。那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讲上几个民间故事。大家常常在门前空地或田间围在一起,由一个口才好的村民带头,将自己的拿手段子说给大家听。故事主体讲完后,听得起劲的村民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按自己的思路把故事接下去,接得“顺”的时候,几个小时大家都不会散场。那是村民最开心的时候,一天劳作的疲惫也在此氛围中消失。
郑善方是村中颇具代表性的民间故事高手。平时,只要老郑在村上一露脸,一些老年村民就会叫住他,让他讲上一段故事解解闷。老郑从不推辞,张口就来:“今天,我给大家讲个‘呆头女婿邀老婆’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呆头女婿,他老婆回娘家做客已有好几天了。他准备到岳父家把老婆邀回来。路上他碰见两个人,一路上即兴说了几句俏皮话,他全都记在了心里……到了岳父家,一些村民来看热闹,看见他来了,不好意思地停止了嬉笑。他顺口说出学来的话‘一淘麻雀乱调调,见了穷爷勿敢受’,让大家吃惊不小。小舅子搬来一条三脚凳给他,他又说‘独木桥、独木桥,害那穷爷掼一跤’。小舅子马上恭敬地给他换了一条四脚凳坐。吃中饭时,别人都是好酒,给他的却是‘酒脚’。他又说‘上爿田里清水流流,下爿田里浑水浊浊’,岳父听后马上叫人换上好酒……半天下来,岳父对他刮目相看,盛情款待了他3天后,让女儿跟他一起回了家。”
“虽然听起来只是一个逗笑的故事,但是其中含有教育人们不要嘲笑别人的意思。”老郑讲完故事还不忘点评几句。老郑讲得生动有趣,在场的村民听得也津津有味。
如今,虽然以往讲民间故事流行的盛况不再,许多擅长讲故事的老人也已陆续去世,但仍有10多名擅长讲述民间故事的老人健在。除了至今仍能讲述100多个故事的郑善方,还有擅讲“簖上人不吃鲤鱼”等风俗故事的马福娥,以及以讲福严寺传说见长的张秋洪,等等。
龙翔街道曾是讲故事高手辈出的地方
过去的龙翔街道农村,可以说是一个民间故事高手辈出的地方。多年钻研龙翔民间文学的程家琪对此深有体会。“1987年,桐乡县开展民间文学普查,我负责带领龙翔普查小组,在对本地的民间故事进行搜集时,发现了许多讲故事高手。”老程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正福村走访钱桂洪。那时正好有许多村民围在钱桂洪身旁听他讲故事。老钱从鬼故事、生活趣闻、到当地传说,可谓滔滔不绝。老钱接连讲了3天,程家琪每天必到。老钱3天中所讲的故事,没有一次出现雷同或重复,让程家琪大开眼界。
今年70岁的原皂林村村支书周庆福,也是讲民间神话故事的高手。“很久以前,当地有条毒蛇成了精,专害老百姓,天上的雷公菩萨想除掉它,但毒蛇能嘴巴朝上喷毒气,一时难以下手……”老周说着两手一摊,作无奈状,“……刚好,有一位猎人路过,看到这种情况后朝毒蛇开了一枪,雷公乘此机会马上闪电……最后蛇精被打死。”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猎人,在此建了一座桥,起名“蛇平桥”。这就是老周常讲的蛇平桥的传说。其他如“龙翔寺的传说”、“ 落水鬼与张渔夫”等故事,老周也说得绘声绘色。“讲民间故事,关键要记的故事多,而且噱头要好。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说好,吸引村民来听。”老周说。
擅长讲“坏秀才车子秀”、“与我勿搭界”和“东坡肉”等故事的单桥村村民徐金坤,在村里很有名气,尤其是他说的笑话很吸引人。“有一个人,碰到事情总说‘与我勿搭界’。有一次他腿上长了一个疮,有人对他说:‘你腿上长疮了’。他说:‘与我勿搭界’。过了几天,有人对他说:‘你腿上的疮开始烂了’。他仍然说:‘与我勿搭界’。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对他说:‘你的疮已烂得臭了’。他还是说:‘与我勿搭界’。不过他嘴上这么说,其实自己也嗅到了气味。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叫家里人把墙打个洞,把烂腿伸到别人家里,让别人去臭,这样就真正‘与我勿搭界’了……”老徐刚一说完,周围的听众已经“东倒西歪”笑成一团了。
“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人,村民就称其为故事高手。”程家琪说,不同故事高手讲述的故事内容不同,各个村流传的民间故事各具特色,如金牛村和董家村以讲鬼怪故事多一点,正福村的神话传说多一些,单桥村则是幽默笑话比较流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9-04-30 08:05:16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