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团圆结局的民俗心理
圆满是普遍的民俗心理需要,社会主体的需要对创作主体的制约是异常有力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创造理想中的世界,中国式悲剧作为社会的精神产品,必然要受到社会主体民俗心理的规范。团圆的民俗心理是由多方面积淀而成的。
(一)圆崇拜
毫无疑问,所有图形中圆是最美的——独一无二的既轴对称又中心对称,这一点与中国人和谐对称的审美理念是一致的,崇尚圆满的民俗心理是与世代相承的尚圆习俗互为表里的。
1.日、月崇拜
古人对太阳的崇拜非常普遍,太阳形图案或符号的材料经常出现在各地的考古发现中。每天东升西落循环往复于茫茫天穹中的圆形球体,对原始初民来说神秘无比又极为重要,膜拜与敬畏太阳的心理由此产生,并日渐形成以太阳祭祈为主的太阳崇拜。顺理成章地,圆成为太阳的代码。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抬头看”,饱满的圆月给人无限联想。远古时人们已有崇月观念,古人把满月看作是吉祥的,月亏则被视为不吉,蒙古人和匈奴人总在月圆时出兵征战、月亏时鸣鼓收兵;人们以“花好、月圆、人长寿”来寄托幸福美好的愿望。圆月,是人们所期望的美好团圆的象征。诸多神灵的生辰多在每月的十五、十六,这些生日全然不过是民间传说,后人信以为真成了节日。传闻中人们之所以把这些善神的生辰选在十五或十六并认真地信奉,在于他们相信月圆那天最吉祥,这些都是人们崇圆心理的外化。
2.女阴崇拜
据记载,许多原始初民实行生殖崇拜的场所和祭场,都经历了由椭圆变为圆的过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女阴的外轮廓近似椭圆或圆,实为模拟之状。初民从女阴崇拜引伸出尚圆心理。人们把孕育生命的器官作为生命来源的象征,加以崇敬,尚圆就代表着对生命之门的崇拜。
3.天、天道圆崇拜
古人说 “天圆地方”、 “天似穹庐”, 《吕氏春秋》卷十二《序意》说“有大圆在上”,高诱注“圆,天也”,天象一个隆起的圆盖罩住大地,这是古人仰视天空所得的印象;古人认为天体是圆球形,是世界上最美的球体。国人同时把圆视为天之道,庄子以为“上法圆天,以顺三光”,《大戴记·曾子天圆》说“天道之圆”,《易经》说“蓍之德,圆而神”,《论语义疏》对《论语》的评价是“义旨周密,圆转无穷,如车之轮"。因此圆不仅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运而不穷”的神力。在民俗心理里天始终是能喜能怒、有情有欲的神灵,表白心迹可指天发誓,邀福攘灾需祭天祷告。
古人对天和天道圆的崇拜自然就衍生出了以圆为美的认识论。对于普通民众,圆不啻是敬天吉祥、万事如意的同义语,对圆的敬重就代表对天的崇拜。久而久之,民众对圆的理解形成了心理上的谐振,成为一种共通的民俗心理。
4.循环发展观
靠天吃饭的农业自然经济,面对的主要是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自然,故易于养成周而复始、物极必反的循环发展观,上古时民众即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描述成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圆。事物的发展轨迹是一个圆,这一认识与阴阳五行思想结合起来不仅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且用以说明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生的现实处境。五行生、克过程都呈现为首尾相连、周而复始的循环。以图示五行,便是两个圆,这两个圆与其他条件相配合,不仅能推算人的祸福寿夭、命相运气,还能推知何日吉、何日凶,何日宜何事、忌何事。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圆都可以用来解释王朝的兴废更替,这样一来,圆就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国家的气数,个人的命相,四时的转换都尽在圆中。
圆崇拜在日常民俗生活中时时处处被物化。民众常常将一块好端端的肉剁烂,再抟成一粒粒圆子,费时费力的目的,不为便于消化,亦不为好看,只为图个吉利,圆是和天之道,它象征着顺遂、没有阻碍、吉祥圆满,如果大街上有人表演或发生事故时,观众自然就围成了一个圈……衣、食、住、行无一不渗透着圆意识。崇圆的民俗心理不可避免地反映在悲剧创作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