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过河不脱鞋?什么过河环(横)起走?什么过河背八卦?什么过河挂青苔?”
“牛儿过河不脱鞋,螃蟹过河环起走,乌龟过河背八卦,螺丝过河挂青苔勒。”
纯朴悠扬的歌声,机智巧妙的问答,台上的红衣新郎官顺利地通过了“新娘亲友团”的考验,欢欢喜喜地把新娘子接走了。第三届蜜桔节活动,柳城县白阳广场的戏台上,这台用欢歌唱的戏让游人看够了稀奇听得着迷。
柳城县壮族欢歌以太平壮欢为主,是壮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壮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太平壮欢里头的渊博历史歌词来分析就知其发源至少在明朝以前,祖辈相传至今,没有文字记载。传到今日,“壮欢”出了第三代传承人周德康, 2008年,他被评为柳州市“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07、2008年连续二年获“歌王”称号。据周德康介绍,壮欢的基本形式是“四句欢”,每段歌为五言四句。歌词的韵脚十分独特,为“腰脚韵体”。即一、三句的脚韵对二、四句的腰韵。曲调为简单乐段的重复,分二声部,演唱时音色质朴、淳厚、高亢、明亮,有一字对一音的特点。欢的变体很多,主要有“嵌句欢”、“勒脚欢”、“长短句欢”几种。
越来越具有欣赏性的壮欢形式。郭志生 摄
在今日的柳城,夕阳西下或月凉如水的夜晚都可以看到平民百姓唱欢歌的古老民俗,每到圩日,许多歌手自发到太平镇龙盘山下唱壮欢,久而久之形成了“壮欢歌圩”。歌手们所演唱的内容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现代,包罗万象:情歌、夫妻歌、拦门歌、劝世歌等…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对歌场面,在这里时时上演。
“三月三”节日里,歌手们特意换上了蓝色传统服装,蓝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蓝”是蓝衣壮的族群标记,崇蓝、爱蓝是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蓝衣壮”歌手们在龙盘山的青山绿水间尤为显眼,年轻的黄丽绳正和自己的小儿子王增泉一道唱歌:“你母生你好日子,你也功劳报答她,母怀你时九个月,日夜闷愁不了时。”一曲教子歌,母子二人,配合得如此完美,妈妈清纯的嗓音加上儿子稚嫩的童音,一如太平金洞河的河水,在村旁打了一个弯后,慢慢地消失在青山外。
“有情才有欢”,情歌是壮欢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也是人们生活中最爱唱的欢歌。在太平壮族的婚俗中,只要有婚事,就一定能听到壮欢拦门歌,人们歌唱美好的爱情,借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不信您听:
男唱:阿妹想进门,问过阿哥先,若装听不见,旁边去竭凉。
女唱:哥唱拦门歌,为何三个人?有什么不平,还请哥原谅。
男唱:彩礼多又多,送果为哪般?送糍粑就算,柑子酸断牙。
女唱:夫妻结连理,柳城蜜桔甜,家变人也变,心甜歌更甜。
太平壮欢以男女对唱为主要形式,每队二名歌手,一名歌师。“壮欢”能在不同时代唱不同的歌,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变换,充实时代赋予的内容;“壮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歌手都出自平民百姓,即兴性和激烈的竞技性,唱时不打底稿,随口唱来,出口成章,开口成歌,男女对唱时,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场面激烈非凡,唱到精彩之处,常常会引来听众一阵会意的哄堂大笑。
太平壮欢,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使山歌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9年04月30日 14:49:58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