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在民间是一种以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的
曲艺艺术。南康“古文”传承了古文发展的特点,
又结合了南康当地的民俗特色,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南康“古文”演出
保存最为完整艺术形态
据南昌市文化馆刘伟介绍,有着千年历史的南康“古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康人,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既结合时代变迁,又融合地方曲艺特点,合成多样民间文学与技巧,形成了新的自身特点并更为人们所喜爱。
南康“古文”因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是赣南客家中流行很广的有着高度文化内涵的一种民间曲艺,它集民间文学、说唱表演、器乐演奏于一体,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原始性、最能体现人性文化的一种民间艺术形态。
南康“古文”,源起于客家民众基层,是近千年来客家人艰苦创业,奋起拼搏的颂歌;是无数客家移民安居定所,繁衍栖息的赞词;是残疾、弱势群体发自肺腑、乐观向上的励语。
刘伟告诉记者,南康“古文”以说唱的形式告诉人们要讲诚讲信,讲仁讲义,讲善讲美,重礼好德,勤学好问,向上好进,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人性文化的活化石,在当今社会人类文明进程中同样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很值我们传承发扬。
吸收赣南山歌的特点
记者在采访江西民俗专家万叶时了解到,“古文”,其实在赣南许多县市都有流传,但就其从业人群和流传范围、演唱特色来看,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南康。
“这主要是因为南康‘古文’的演唱语言是地道的南康客家方言,赣南地区的古文吸收了南康民间小调的特色,都是以山歌开始和结束。”万叶如是说。
南康“古文”的演唱曲目达108本之多,其中有大本36个,小本72个(小本又分正小本36个,野小本36个)。这些曲目内容涉及古典传说、神话、故事及劝世韵文,小故事等。而现代唱本,有新编的“白石开红花”、“计划生育好”、“学习雷锋”、“优秀党员廖书文”、“治山治水”等。所有曲目在演唱中多数为一人自拉自唱,极少数也有两人或多人演唱,如今还增加了乐队伴奏,并有非盲人演唱了。
谈及南康“古文”的起源,还得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刘伟介绍说,南康“古文”的起源与客家人的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批客家人开始迁往南康等地。
根据《南康志》记载,当时南迁的客家人为了家业兴旺、人丁发达,客家人中开始兴起说唱“古文”,一是激情励志,二是持家养性,三是宽人善物,四是崇善去邪,五是歌功颂德,六是尚贤恶奸。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宣扬古英雄的气概,鼓舞客家人在异乡生根立脚;他们说唱古贤人的仁义,教育客家人善与土著人交往;讲述志士的远大理想,激励客家青年艰苦创业,积极进取。
因此,万叶认为,南康“古文”,在特殊的条件之下,影响过几代南康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江西晨报 2014-04-02
【本文责编:CFN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