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问他后撰写之《娄子匡与中国民俗之整理与研究》中,文前的“娄子匡小传”说他“民国二十一年夏与顾颉刚等人在杭州创立中国民俗学会”。娄子匡1935年1月在《浙江青年》l卷3期上撰写的《浙江的民间文学》一文中说,娄子伦在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编《民俗周刊〉出15o期,陶茂康在绍兴编《民
间》,1931年12月出第7集,1932年8月出第12集后,从1932年10月1日起改为中国民俗学会月刊,称2卷1期,由陶茂康、钟做文、妻子匡编,至1934年4月出第10、11期合刊止。此外,钟敬文在《艺风》杂志开辟“民俗园地”( 1933一35年)10期及“民间专号”( 1933年11月15日)、“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专号”(1936年1月1日),在《民众教育》上编“民间文学专号”、“民间艺术专号’”、“民间风俗文化专号”;冯默存在《新民》半月刊编“民间文艺专号”、“风俗特刊”,娄子匡1935年1月1日以“柳飞燕”之名接办创刊于1917年6月I日的《妇女旬州》,19卷1号改名《妇女与儿童》,出有“妇女恋歌专号”(l卷17号)、“婚嫁习俗专号”(20卷3号)“儿童急口令专号’”(2Z卷7号)、“‘朝鲜民间文艺专号”(2卷8号)、“说明神话专号”(2O卷9号),到1937年1月1日改为娄子匡编《孟姜女》月刊,出至第5期。2、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设有“民间文艺组”、“人类学民物学组”开展活动。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出版《俗物》1929年5月 3日之第3期刊有江绍原泽《关于谣俗学的几句一般的活》及其他民俗学文章5篇。叶德均编《草野人》1931年4月25日之第5卷第3号有其《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重要文章; 3、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编《太白》半月刊,设“风俗志”栏目;4、1935年7月15日薛沛韶、李希三主编的《粤民月刊》问世。 5、1943年8月10日李白英、钱小柏在《新中国报》上创《民俗周刊》,共出至36朋。
汕头的林培庐甚是活跃, 193o年在揭阳《东日报》创办《民俗周刊》、31年在汕头出不定期的《民俗》31年11月1日出《民俗周刊》1 一2O期汇刊、32年在《同日报》上出《民俗旬刊》,1937年l月 3O日广州中大《民俗》季刊1卷2期载林培庐致杨成志信中说:弟前在汕头主编《民俗周刊》(出至九十八期)、《民俗》不定期刊(一期)。《民间周刊》(出至二十期)、香港《民俗旬刊》(出至八期),上海〈国民周刊〉出至十期),均已送完”。
在北京:1、1931 年4 月1日,北京女师大研究所创办了《礼俗》半月刊,共出版9期,刊有罗绳武的《民俗学之社会史的研究》等 。2、1932年3月 7日至1933年7月2日,杨堃、江绍原在北京编《鞭策周刊》,撰写民俗学文章 ; 3、1936年 2月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恢复,《歌谣周刊》复刊,由徐芳、李素英主编,1936年4月4日至1937年6月出53期止;1936年5月16日成立“风谣学会”,由顾颉刚负责, 1936年 10月 8日至 1937年 7月 22日在南京《中央日报》出《民风周刊》共42朗,1936年11月 3日在北京《民声报》创《民俗周刊》(只出十几期),1937年6月6日在北京《晨报》办《谣俗周刊》(仅出6期),三刊由顾颉刚、方纪生主持;4、吴文藻、杨堃“七七事变”前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不少民俗学论文,杨堃所在的叫中法汉学研究所,主办过民间新年神像图书展览会、出有〈汉学》等刊物,杨堃的《灶神考》即发表在1944年9月之《汉学》所一期上;5,1942年辅仁大学创办《民俗学志》,1930年5月30日斳县娄于匡《民俗旬刊〉第3期上载6月12日周作人给他的信说“先生在甬办民俗学会,甚佳,华与江绍原君拟应北大研究所之招,亦办一同样的学会”,因周推辞不牵头,木能实现。
约1933年到1934年时,于飞、吴演等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俗学会四川分会”,在〈商务日报〉编《民俗周刊》;1943年9月3
·上一篇文章:潮阳金漆木雕史话
·下一篇文章:民俗史话—仙佛争桥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