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为此时期最重要最著名的民俗学刊。
《二)奠基与开展时期《 1927- 1949)。
1927年 11月,顾颉刚与傅斯年主持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1月顾颉刚与容肇祖、董作宾、钟敬文等发起成立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1928年推举容肇祖担任民俗学会主席,1933年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改组为文史研究所他再次担任民俗学会主席。 1928年12月25日,顾颉刚和余永梁草拟了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本所计划书》其“民俗”部分包括“作两粤各地系统的风俗调查”,“西南各小民族材料之征集”,“征求他省风
俗、宗教、医药、歌谣、故事等材料”,‘风俗模型之制造”,“抄辑纸上之风俗材料”,‘“编制小说、戏剧、歌曲提要”,“编印民俗学丛书及图片”,‘扩充风俗物品陈列室为历史博物馆民俗部”,“养成民俗学人材”9项。1929年1月16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62-64期合刊“年报”刊载了“民俗学会简章”:
(1)本会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
(2)本会以调查、搜集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为宗旨。一切关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思想、行为、艺术,皆在调查、搜集、研究之列。
(3)凡赞同本会宗旨并愿协助本会进行者,皆得为会员。
(4)本会设主席一人,处理一切会务,有审定定期刊物及丛书编印之权。
(5)本会搜集所得之物品及一切材料,在风俗品物陈列室陈列之。
(6)举行开会及派员调查等事项,由主席商同研究所主任定之。
(7)对于国内外同性质团体之互相联络,由主席召集会议定之。
(8)本简章如有未尽事宜,得于本会会议时提出修改之。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先后由余永梁、杨筠如主编之《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中,刊有相当多民俗学会方面的文章,还有“专号”,如第1卷第11、12期合刊的“西南民族研究专号’”、1928年9月19日第3卷第46、47期合刊的“瑶山调查专号”、“1929年1月16日第6卷第62一64期合刊的“年报”、1930年5月21日第11卷第129一132期合刊是杨成志《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专揖。董作宾、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艺》,1927年11月1日至1928年1月10日共出12朔;分别由容肇祖、钟敬文、刘万章主编的《民俗周刊》,1928年3月21 日至1933年6月共出123期31期:1936年9月15日由杨成志主编16开大型《民俗》季刊,实为不定期刊,至1943年12月出第2卷3、4卷合刊止,最后一本由钟敬文主编。
1928年杨成志到云南进行两年的民族调查,并购回许多民族民俗物品放“风俗物品陈列室”展览1928年4月23日至 6月10日举办了“民俗学传习班”,讲课有何思敬的《民俗学概论》、庄泽宣的《民间文学与教育)、汪敬熙的《民俗学与心理学》、崔载阳的《民俗心理》、刘奇峰的《希腊的神话》、顾颉刚的《整理传说的方法》、马太玄的《中印民间故事的比较》和《关于中国风俗材料书籍的介绍》、陈锡襄的《收集风俗材料的
方法》。容肇祖的《北大歌谣研究会及风俗凋查会的经过》、余永梁的《殷周风俗断片》、钟敬文的《歌谣概论》;出版民俗学丛书37种,有歌谣、传说或故事、谜语、信仰方面的材料,少部分的研究方面的著作,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l一3册)和《妙峰山 》最为有名。还成立了一些分会,如1929年成立的厦门分会,负责人是谢云卢、在《思明日报》编《民俗周刊》:1930年1月IO日出第4期,8月22日出第33期,标“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厦门分会出版”1930年成立的福州分会,由魏应麟、江鼎伊于3月9日在福州《民国日报》上创办了《民俗周刊》,1933年《民间月刊》第2卷第7期说该刊“现已出至一五三期”;约1930年冬至1931年春“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漳州分会出版《民俗》,负责人为翁国梁,其第17期“国声”写的《为民俗增刊敬告
·上一篇文章:潮阳金漆木雕史话
·下一篇文章:民俗史话—仙佛争桥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