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年


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网   文章作者:佚名

李文瑞、曹保明、马名超、王土媛、宋德胤、丁广惠、段宝林、宋恩常、宋兆麟、刘魁立、张紫晨、张振犁、柯杨、陶立璠、朱素甫·玛玛依、范玉梅、曲彦斌、任嘉禾、陈勤建、徐华龙、姜
彬、仲富兰、邓云乡、叶涛、山曼、李万鹏、曲金良、康新民、金煦、高国藩、李晖、陈炜萍、余悦、任骋、李惠芳、龙海清、巫瑞书、叶春生、刘志文、陈启新、过伟、韦廉舟、潘光华、秦家华、廖东凡、塔热·次仁玉珍、曹广志、刘其印、彭维金、曹振武、张建新、
张余、张定亚、杨景震、宁锐、许英国、王沂暖、刘锡淦、啊布都克里木·热合曼、色道尔吉、富育光、孟慧英、刘晔原、王树村、王仁兴、王汝澜、王炽文。刘锡城、常人春、刘铁粱、郭子升、顾道馨、沈澈及笔者等等。其中,在民俗学运动中贡献最突出者为周作人(1885—1967)、顾颉刚(1893—1980)、江绍原(1889-1983)、钟敬文(1903— )娄子匡(1908-);
l、周作人,是我国民俗学运动发端与开拓时期的领导者之一。他在《一点回忆》中说,他在1914年1月的绍兴教育月刊上即征集儿歌:“今欲采集儿歌童话,录为一编,以存越国土风之特色,为民俗研究儿童教育之资料。即大人读之,如闻天籁,起怀旧之思,…亦一乐也。第兹事体繁重,非一人才力所能及,尚希当世方闻之上,举其所知,曲赐教益,得以有成,实为大幸。”1917年调北京大学工作,刘半农等1918年2月发动征集歌谣运动不久他也参加了歌谣征集处的工作,192o年成立北大歌谣研究会他任主任,1922年起并主编《歌谣周刊》,还写了数量相当多的民俗内容的文章,与江绍原互举为礼部总长、次长的《礼部文件》在民民俗学理论研究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顾颉刚,搜集吴歌、进行妙峰山庙会调查、发动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创建中大民俗学会等,把中国民俗学运动的种子撒向福建、广东、浙江、四川等地;
3、江绍原,1927年任北大风俗调查会主席,1927年、·1929年先后在中大、北大开设了“迷信研究”、.“礼俗迷信之研究”等课,在报刊上发表数百则民俗小品等文章,出版之《发须爪》、《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中国礼俗迷信》等都是具有民俗学理论研究开拓性的著作;
4、钟敬文,是中大和杭州民俗学会的发起者之一,自1983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后一直被选为该会理事长,在民俗学的组织建设、教学、搜集和研究上都卓有建树,是我国终身以民俗学为主要职业,兼跨我国民俗学运动三个时期的民俗学大师;
5、娄子匡,是杭州民俗学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是台湾民俗学运动的开创者,所编之《中山大学民俗丛书》、〈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影印期刊五十种》,为我们保存了民俗学运动以来大量的民俗学书刊资料,难怪1988年2月12日台湾〈中国时报》之《民俗周刊》上陈益源的专访《娄子匡》称他为“中国民俗研究”论著的守
护神。
  8O年来,民俗学著作更是无法统计,现将其中之重要者就笔者所知举例如下:《乔答摩底死》(江绍原192O),《中华全国风俗志》(胡朴安 1923),《发须爪》(江绍原 1928),《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翟宣颖1928),《汉代婚丧礼俗考》(杨树达1933)〈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江绍原1935),《婚丧喜庆礼节文件大全》(吴守雄 1935),《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甲集)(瞿宣颖1937),《北平风俗类征》(李家瑞 1937),〈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尚秉和1938)〈京津风土丛书》(张次溪1938)〈西南采风录》(刘兆吉1946),《台湾风土志》,(何联奎、卫惠林1956),《汤祷篇》(郑振蜂1957),《中山大学民俗丛书》,《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丛书》、《影印期刊五十种》(娄子匡 1970),《民间义学概论》(钟敬文198o),《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1981),《中国民俗史话》(郭立诚 1983),《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上一篇文章:潮阳金漆木雕史话
·下一篇文章:民俗史话—仙佛争桥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