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军 中国民间故事网
近日,一本记载了常武地区晚清民国时农村生活习俗的手抄本书籍在武进被发现,原书无标题,由常州民俗研究专家韦中权定名为《武进十二月民事》,并认为此书记载了每月具体的民俗事项,并细化到具体的一天,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该书收藏者为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余忠良,据他称,五十多年前,这本手抄本就在家里,经过时代变迁和多次搬家,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近年在研究地方民俗时,他从家中找出了这本书。该书共30页,为戊午岁(1918年)抄写,由12月生活作事五言句七言句、六言句、四季生活、一日之事等部分组成。其中12月生活作事为每月的生活要点,从年初一到大年三十,每个特定的民俗节庆都有较为详细的说明,如7月生活作事中有“转二通,耘搁稻,砟岸脚,漂稗,拔地头草,秋前看稻、秋后看草,还头届,收草把泥填猪窝”、“七月半,早稻田中秀一半,要买红菱花藕莲蓬百合小嫩姜,拣吃春谷,淘米,牵磨、筛粉,做暴新米团子,到田旮旯里斋田公田婆”等等,其中有些习俗现在还存在,有些却已经消失,基本看不到了。
仔细翻阅这本书后,韦中权表示,此书为民国初年抄写,内容已经是白话文,书中的每件生活细节中都蕴含着民俗,当时常州府撤销,武进、阳湖两县合二为一,应是当地的“大先生”家留存,后来被民众所收藏,因是手抄本,且记载的多为农村民俗,从晚清到当代有百来年,从中能窥见时代发展而造成的民俗变迁之大。
( 通讯员 张军 本报记者 马奔)
文章来源:新华网-扬子晚报 2014年08月08日 08:24:20【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黄国政]略谈民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下一篇: [张旭]数字化东巴经典 打造国际共享平台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陈廷亮]推介民族文化应尽力保持其原真性
[罗杨]民族民间文化的处境和抉择
[车锡伦]江苏“苏州宣卷”和“同里宣卷”
[王逍]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
[赵慧]回族食俗特质谈
从“守艺”到“受益”,互联网时代“非遗”如何
广西柳城:山歌年年唱春光
阿坝“歌仙节”展示羌族妇女风采
[巫达]语言文字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
[郭丽锋]民俗心理与中国式悲剧的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