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杨军]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模式研究


作者:杨军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京族人民与海相伴相生过程中形了独特的海洋文化,由于其沿边、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当前吸引消费的重要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随着京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存在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依存的文化景观渐失、人文环境不利于传承队伍培养等问题。因此,要保护京族海洋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建立京族海洋文化活态化景观,注重传承队伍建设,以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为契机发展边境旅游。

  [关键词]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在“开放、共享、合作、互赢”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文化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京族作为跨国民族、东兴作为边疆城市,京族海洋文化在开放发展中发挥了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东兴对接东盟的优势,积极参与“南向通道”建设。京族海洋文化是京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维系着京族最为浓郁的“乡愁”,必须对其进行活态保护。

  学术界对京族海洋文化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编印的《防城越族情况调查》(1954)和《京族简史简志合编》(1958),这两次调查结果都是小范围发行。改革开放后,京族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国家投入人力物力出版了《京族简史》(1984)、《京语简志》(1984)和《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1987)等资料性丛书。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族研究成果进入丰产期,《京族风俗志》《当代中国的京族》等相继问世。近年来,有关京族研究的论文更多了,关注京族海洋文化的作者也越来越多。廖国一学者认为京族海洋文化开发有利于中越交流与合作,京族海洋文化结合滨海风光,将是最具潜力的特色旅游模式,也将成为开拓中越边境游的重要通道。[1]蓝武芳认为哈节是京族海洋文化的亮点,应予保护,京族哈节作为京族本民族传统节庆,是海洋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也应该成为政府保护、开发的重点;[2]陈家柳同样指出,哈节的仪式与表演,展现出了海洋文化的理想追求与审美情趣,是京族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3]李军明认为京族海洋文化应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进行有效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市场,才能有效保护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4](P12)文军、李星群认为,尽管京族聚居地所在的金滩景区开发已久,但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京族海洋文化资源,这既是对现有旅游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京族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无法实现京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周建新、吕俊彪认为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他们试图把民族文化兑现为某种有形的经济资本,以为如此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则是有失偏颇的。[6]陈丽琴认为活态保护才是京族海洋文化最好的保护路径,京族独弦琴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生态环境;[7]秦瑞莹认为活态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最好方式,并以京族独弦琴的活态传承为例进行了阐释。[8]可见,京族海洋文化研究不再是学界的“盲点”,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笔者于2008年、2015年、2017年先后3次到京族聚居区进行了约3个月的调研。田野调查点为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该市拥有户籍人口15.46万人,有汉、壮、京、瑶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5.81万人,占总人口的37.6%。其中,京族2.08万人,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京族的聚居地。本研究过程注重主位和客位两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通过主位研究听取东兴市民族局情况介绍、查询档案资料、调阅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听取当地群众讲述等,掌握京族海洋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通过客位研究,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京族海文化。通过调研了解,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基础。近年来,东兴市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文化领域投入一千多万元,建成巫头、万尾、山心、红坎等4个哈亭广场,在各中小学校和民族村寨建设民族文化宣传长廊十多个,村级民族文化活动中心10个;投入五百多万元建设京族生态博物馆;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万尾京族文化广场;举办京族哈节,开发百人独弦琴、百人螺号等反映京族生产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庆典节目,并积极开展京族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和申报工作,抓好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挖掘工作。截至2017年,京族哈节、京族独弦琴表演艺术2项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族鱼露、京族服装、京族民歌等5项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族喃字等17项被列入了防城港市及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京族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8人,其中1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经济效益最大化确实不是保护其原真性的最佳方式,但活态也非京族海洋文化遗产发展的最终目标。只要保护模式把握好“度”的要求,才能找到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有效路径。本着对京族海洋文化活态保护的目标,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参与考察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找到其活态保护良方,为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提供借鉴。

  二、京族海洋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原本生长于浅海中的红树林因为修建大堤、填海造陆遭到了破坏。原本京族三岛海螺、海蟹、海虾及海鱼丰富,随着近年来京族三岛大量土地与滩岸被破坏,产量越来越低。现代海水养殖业效率较传统渔猎方式更高,但京族浅海渔猎与加工却难再见。滩涂植被破坏致生产方式变革,京族人开始转向从事海产品原购运销、餐饮服务、旅游住宿、边境贸易等经济效益更好的行业。

  东兴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在岛上兴建了许多娱乐设施,诸如星级酒店、网吧、超市、酒吧、饮食餐馆等服务外来旅游人员的场所,各家各户也实现了全面家电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这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保护的发展方式使当地传统建筑物渐渐消失。

  缘于京族聚居地理位置优越,当地村民既可靠捕鱼谋生,也可做边贸生意赚钱,赚钱相对容易。加上国家对京族持续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与过去相比,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改善。而在京族三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京族过去“靠海吃海”的生产生活习惯完全被现代化生活习惯取代,京族的海洋文化也开始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传承环境。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

下一篇[林安宁]活态神话让花山岩画“活”起来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