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皮影与木偶有你不知道的真相(图)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宋代扇面册页《骷髅幻戏图》

  本报首席记者 张裕

  关于皮影和木偶的新闻最近很热。一边是申遗、进博物馆,成为拍卖会上的抢手货;一边巡演、拍影视剧,化身传统中国动漫的现代代言。有千年历史的木偶穿越古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既古老又时尚。

  在收藏市场上,皮影和木偶更是日益受到中外藏家的青睐。一个清代的皮影人头,估价为3000元到5000元;一个宫殿造型的明代皮影单品,也可卖到8万元到10万元。比五六年前上涨了5倍到10倍。在一些拍卖会,高价的皮影和木偶也屡见不鲜,一套清朝时期的《西游记》皮影价格近10万元。一副长23米、宽1.2米的皮影《清明上河图》,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时,曾被估价800万元。

  制作一个皮影要刻3000余刀 ·雕刻的过程,十分繁复,仅雕刻刀具就有一二十把,甚至三十把以上 
 

  皮影的表演是门艺术,皮影的制作更是一门不为人知的艺术。各地的皮影各具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致相同,都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钉缀等8道大的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皮影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经过这些繁复工艺处理的皮影,存放三五百年也都没有问题。

  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唐山皮影多用驴皮,因此称“驴皮影”;甘肃陇东皮影,则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这黑公牛,得活杀,方可取到好皮。

  选好的牛皮,要放在凉水里浸泡两三天。然后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再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把皮刮至透明为止。经过这返复浸泡和刮制,一张六七十斤的牛皮,只剩下六七斤。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把薄而透亮的皮,用于头、胸、腹等显要部位;把厚而色暗的皮,用于腿部和其他道具上。这样,皮影人物可以上轻下重,方便演员操纵。制作皮影有专门的画稿,世代相传,称为“样谱”。将样谱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之后,要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雕刻的过程,十分繁复,仅雕刻刀具就有一二十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分为斜口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一般一件皮影要刻上上千刀,复杂一点的皮影则要雕刻3000多刀。

  雕刻之后,即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多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物和植物炮制出红、黄、青、绿、黑5种纯色着色。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即熨平,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脱水发汗的目的,要使皮内的水分得以挥发,颜色又能渗入皮内。脱水发汗成败的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脱水发汗的温度,要保持在70度左右。过去没有温度计,老艺人们却自有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点在熨具上,观察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温度控制得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影色泽鲜亮,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成一团,之前的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则不能融入肉皮,皮内的水分也难以排尽,时间长了,皮子容易变形。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钉缀,即在皮影人关节衔接处,用线钉缀起来,再用一条皮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钉上铁丝,作为支撑人影的主杆和耍杆,插人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皮影角色也分生、旦、净、末、丑 ·一位皮影艺人能掌握四五个影人,同时演起武戏来,还可以上下翻腾

  跟传统戏曲一样,传统的皮影人物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挑线就是要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两手上的两根耍杆,来操纵皮影表演。一位皮影艺人,大多能掌握四五个影人进行武打场面的表演,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十分热闹。

  灯、影人和影窗,是组成皮影戏的三大技术要素。灯,从原先的蜡烛到后来的汽灯再到现代舞台灯光,照明工具在不断变化。影窗也从传统的长3米、高1米多,发展成为长8米、高3米多,大大扩大了皮影戏的表演空间。演一场皮影戏,至少得六七个人,一般是一人操纵皮影,其余人演奏乐器,六七个人中,至少要有四个人会唱,否则就没法演下一台大戏。

  各地的皮影戏中,要数河北唐山皮影的文化积淀最深。明朝万历年间,滦州一位黄姓秀才落第而归,远去关外。漂泊生涯磨去了黄秀才的仕途之心,却使他潜心创作影戏。饱学诗书,熟读经卷,黄秀才创作了大量皮影戏的“影卷”,即剧本。怀才不遇的黄秀才没有想到,未能金榜题名的他从此会被永远刻在故乡人的口碑中。有了文人的介入,唐山皮影有了扎实的剧本,剧种也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唐山皮影的另一特色,是男演女。在封建社会,女人不能演戏,只能由男人来演女人。为了唱出女人柔美的音色,演唱时,男演员用手指掐着喉头发音,经过挤压后发出声音。时至今日,唐山皮影依旧保留着“掐喉咙唱戏”的传统。

  国内另一知名皮影,是陇东皮影,人称“牛皮娃娃”。陇东皮影产于陕甘宁三省交接的环县。由于环县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因此,几百年来,陇东皮影的原生态的文化样式被保存得十分完好,成为研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文汇报 2011年08月12日 14:28
【本文责编:思玮】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廖开顺 石佳能]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

下一篇[宇晓]瑶族的汉式姓氏和字辈制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