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临武傩文化:源自千年古村的“戏剧活化石”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待开垦的傩文化“富矿” 极具民族文化艺术价值

  “傩”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认为,傩和傩文化所体现出的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族群之间的凝聚力对21世纪民间文化、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构建和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因此,傩文化的重视、保护和研究对于全面、完整和深刻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尤其是民间草根思想文化的一脉相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刘祯说。

  在刘祯看来,“在傩文化家族里,临武傩戏是一座待开垦的富矿”,蕴涵多种民间艺术和音乐元素,弥漫着神秘的巫楚文化气息,有着广泛影响。

  贵州民族学院教授、西南傩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庹修明表示,临武傩戏保存完整,原生态味道很浓,保护开发得当,可成为临武县乃至郴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临武傩戏及其傩文化活动,为研究中国戏剧演化史、宗教起源、神话传说和民俗学、社会学以及临武地方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加快申遗步伐 实行生态保护

  伴随着科普工作的普及、影视文艺节目和现代歌舞的流行,临武傩戏受众面日益缩小,逐步淡出了农村民俗娱乐市场,传承人也面临断代危机,傩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级政府都加强了对非遗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自2006年起,临武傩戏及其傩文化活动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逐步开展了起来。2007年,临武县成立了临武傩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临武傩戏五年保护计划》,将临武傩戏保护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工作日程,大力开展临武傩戏区域保护建设,傩戏传承人培训以及临武傩戏的研究、挖掘、整理和保护等工作。2007年5月,临武傩戏成功申报成为郴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0月又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太保告诉记者,从1996年起,他已开始培养自己的儿子王玉辉为临武傩戏的第17代法师传人。“现在在我们临武傩戏团里,傩戏演员分为4个阶梯,分别为70至80岁、40至60岁、30至40岁以及20至30岁,而且每个傩神的角色基本能保证有3个人会演。我们的心愿就是把王氏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王太保说。

  据临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曹夏平介绍,目前临武县正在加强对傩文化的资料整理存档、宣传推介和专家研讨等工作,计划于今年9月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孟庆善表示,省文化厅将全力支持临武傩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5月,临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了《临武傩文化生态保护村建设规划》,欲将大冲乡油湾村建设成为临武傩文化生态保护村。根据规划,临武县将采取活化石式保护、博物馆式保护、数字化和网络化保护、社会民间文艺院团传承以及个人、家庭、群体传承等方式全面复苏原生态傩文化活动,并将在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下,寻求傩文化的文化旅游价值及其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连动发展。

  ”目前已经完成规划的启动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建立临武傩戏传承所,建设傩文化陈列室,逐步搞好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将临武傩文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动油湾村创建历史文化名村。“曹夏平说。

  (本报驻湖南记者 陈 清 张 玲)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8-22
【本文责编:思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研究海洋文化先读懂“民间”这部书

下一篇[张胜冰]用发展的智慧经营城市民间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