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秋华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二人传“包公”戏与岁时节日民俗
二人转“包公”戏中岁时节日民俗语汇异彩纷呈,表现出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如:“再不能五月端阳同饮雄黄酒,再不能七月初七听你讲鹊桥,再不能八月十五你我同赏月,再不能腊八的那天给你把粥熬,再不能小年的那天你我同祭灶,再不能三十儿那晚就把饺子包。”(《包公吊孝》)
这几句唱词反映了六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一是五月五日端阳节,古时人们把这一天视作“恶月恶日”,故此产生了很多驱邪辟恶的习俗,饮雄黄酒就是其中之一,此俗兴起于明代,据说是为了驱除蛇毒。二是七月初七七夕节,传说这一天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成为民俗。三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宋吴自牧《梦粱录》),故有亲人一同赏月之俗。四是腊八节,是我国古代民俗化的宗教节日,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生日,佛教寺院于此日煮七宝五味粥以供佛斋众,宋代以后世俗人家也在这一天食用腊八粥,此俗在宋人笔记中多有记载。五是腊月二十三灶王节,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上天的日子,因此民间有“祭灶”的习俗,此俗由来已久。六是腊月三十夜晚,即除夕,除夕夜半子时吃饺子(交子)辞旧迎新,是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年节民俗活动。
“儿妻带我去逛庙,儿妻带我去把香烧,儿妻她四月十八去上庙。”(《包公铡侄》)
相传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东汉时起,我国以此日为“浴佛节”,佛教寺院在此日用名香浸水,浇灌释迦牟尼的诞生像。明代以后,民俗以四月初八为娘娘神生日。清代起,东北地区在四月份逢八的日子举行盛大的庙会,其中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庙会”,俗称“娘娘庙会”,妇女无子者多于此日拜娘娘神祈子,而四月二十八为“药王庙会”,相传生病之人赴会祈祷就会痊愈。这段唱词将“娘娘庙会”和“药王庙会”混为一谈,反映了佛教、道教与中国民间信仰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总之,二人转“包公”戏充分体现了二人转的“民俗性”,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发挥了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加进了东北地区的各种民俗事项,使其成为反映东北民俗风貌的“活化石”,对传承东北民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 2014年8月28日【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篇: [蔡英杰]太阳循环与八角星纹和卐字符号
下一篇: [杨鹤书]黎族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广西柳城:山歌年年唱春光
[乔忠延]漫谈中国文化中的“猴”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敖其]蒙古族传统奶食品的制作技艺与相关民俗
大山深处的水家易经
考察吉木家支彝文的探奇之旅
[彭牧]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
[季中扬]论民间表演艺术的喜剧性审美经验及其
[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