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只要这房子不拆迁,源生坊就会做下去”
2007年11月,4个慕名而来的纽约华裔让刘晓津备受鼓舞。他们对源生坊的演出评价非常高,并慷慨解囊,捐了4500美元为源生坊的艺人们支付了最后一个月的工资。
目前,源生剧场虽然没有了演出,但是每周日依然定期放映独立制片人的电影,吸引人气,观众大多数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连买一杯水的钱都掏不起,但他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对纯文化的兴趣。
尽管去年一年全年亏损,演出停掉,每年三四次的乡村传习检查也精减为一次,但是刘晓津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纯原生态”原则。她拒绝了其他投资商将小剧场改造为餐馆或展厅的建议,也不愿加入泛滥全国的“歌舞伴餐”潮流,她认为那是对民族文化的亵渎。“如果不做本真的东西,盲目迎合潮流,也许会比坚持纯粹死亡得更快”。
在新的一年,刘晓津有新的设想。她计划出版一个多媒体出版物“源生坊音乐档案”,书中有对源生坊老艺人的访谈,是一本老艺人的口述史。此外,她也计划将源生剧场搬到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如果效果好,就将定点演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基数大,文化消费能力强,需求多,希望能够取得突破。”刘晓津说。目前,这两个都已经万事俱备,只欠资金这一项东风了。
“如果说各民族的文化是一颗颗珍珠,那么只有把它们聚拢到一起,才能发出夺目的光芒。”为了这个理想,刘晓津说即使再艰难,也要走下去。“只要这房子不拆迁,源生坊就会做下去;即使拆迁了,有其它场地,我们也要做下去。”
(本文图片由源生坊提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3-12
上一篇: [尤文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留住“伊玛堪”
下一篇: [项江涛]展演于圣俗之间的“羌姆”乐舞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甘肃渭源:古老“光影”薪火相传
[柯杨]剪纸艺术的创新之路
冲突-协调:云南山地城镇化的冷思考与热动力
[刘铁梁]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下
[于学斌]莫力达瓦达斡尔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考察
加强对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普查和追索
酉阳再现神秘土家族“经书”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人文价值
[覃乃昌]《嘹歌》: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七十五年前的草原敖包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