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歌手和政先在演唱纳西族民歌。
作者(后排左一)与当地的纳西族民歌手合影。
早就听闻,云南丽江古城区文化街道岩乐居委会初都落村是一个至今在节庆、婚丧等场合,还保持着纳西民歌演唱传统的“文化小山村”。村里有一位名叫和为义的纳西族民歌手,组织了一支20人的队伍进行民歌传承。每当村里有人家娶亲或嫁女,传承队就前往主人家唱祝婚歌;村里有人去世时,他们则围着篝火,通宵达旦唱纳西“幕布”(即挽歌)。在金安镇《紫谷气》(纳西民歌谷气调的一种)高手和国伟的引领下,我和几个纳西民歌爱好者,开始了寻访初都落村纳西族民歌手之行。
一大早,我们按照约定时间,从金安镇的龙山尼美突村出发,前往初都落村。“初都落”这一地名,因村南有一口长年流水的“初吉”(即碱泉),村落位置又在岩盘居山脚下的山谷而得名。该村海拔2800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态村。全村仅有41户、160人,主要经济作物有大白豆、洋芋、玉米、小麦等,牲畜有黄牛、猪、羊、鸡等。2017年,村里开始试种了藜麦10亩。
村委会妇女信息员和润新是一个性格开朗的纳西族妇女。她热情地把我们迎到她那充满温馨的农家小院。小院门前的粮架上晒着满架金黄色的玉米。从她家门口,可以远眺玉龙雪山。雪山半山腰云雾缭绕,洁白的玉龙十三峰座座相连,犹如腾空欲飞的一条巨龙盘踞在青山绿水间。
进了大门,村里的妇女们忙碌着为我们准备午饭。村长和社也从种植基地赶回来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大家吃过一顿原生态的午餐后,民歌交流会开始了——
71岁高龄的和为义带头唱了一首感恩党的《谷气调》:伟大的中国,我们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政策英明呀,天下老百姓,生活多幸福,此时此刻呀,大家来歌唱!
和为义是一位性格十分开朗的老人,他是当地有名的纳西族民歌手,尤其擅长纳西古歌《谷气调》和纳西民间歌舞《哦姆达》,在村里有很高的声望。
村里人对我们的热情超乎想象,妇女们还很有仪式感地穿起了纳西族服装。随后,女歌手和政先用悠扬的谷气调唱起《迎客歌》:北京金太阳,今天好日子,绿玉手镯好,从来没有的,真是好日子,有缘的朋友,听松涛阵阵,跨过深山涧,不怕路途远,来到我身旁,感谢不完了。
随着两位歌手之间对歌唱段的开始,歌会进入了正题。
和为义唱起祝婚歌《天女织锦缎》:天女织锦缎,五匹织五样:第一匹彩缎,匹头织太阳,匹尾织月亮;第二匹彩缎,匹头织男宾,匹尾织女客;第三匹彩缎,匹头织马鹿,匹尾织山骡;第四匹彩缎,匹头织野鸭,匹尾织鹕鸬;第五匹彩缎,匹头织阿哥,匹尾织小妹。阿哥爱阿妹,渴望来相会。
和政先马上答道:上开天之时,下辟地之日,有山没长松,有岩无栗树,有地不长草,又找来种子。有三样种子,岩上长栗树,山中长松树,地上又长草,生长又旺盛。
村里的歌手和玉得也唱起欢快的《阿丽丽》:有缘歌舞者,相聚在一起,金沙来歌唱,玉龙笑开颜。生活多快乐,快乐从何来?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好,蜂蜜多么甜,舌头会变淡,莫忘党恩情。
听到这样美妙的歌声,患过轻度脑梗、平时不太开腔的和冬月也激动地站起来对歌:桂树结小花,小的阿弟呀,江边黄木耳,放进醋碟中,名酱油来拌,还未摆至桌,就想尝一尝。歌声多美妙,手儿拉着手,如仙鹤飞舞,舞姿多豪放,赛过龙在舞。
歌会开始时,质朴的村民唱歌时有些羞涩、谦让,随着时间的推移,歌会渐渐进入高潮。大家时而坐下来围在歌手旁,一边欣赏,一边歌唱,时而在篮球场上边舞边唱,一吐为快的兴奋之情洋溢在脸上。他们舞动时热情奔放,倾听时安静投入,歌者唱词抑扬顿挫地从口中吐出,和者音高整齐划一。我想,只有这些把曲调烂熟于心,甚至已深入血脉,把歌唱当作生活一部分的人,才能流露出如此自然的神态吧?
时间过得飞快,在歌手们悠扬的吟唱中,太阳渐渐偏西。夹着雪气的山风迎面吹在脸上,使人不禁打起寒颤。但看着这一群扎根在田间地头的“文化自觉人”,大家的心是暖和的。
在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我们坐上回城的汽车。关上车门的一瞬间,我们看到村民们站在夕阳的余晖下,一人拿一个板凳,笑容可掬地望着我们离开村子。我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被触动了……
这天的歌会,有人为不能尽兴发挥而深感遗憾。但有点遗憾是好的。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来——为纳西族民歌手而来,也为听者而来。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8-03-16
【本文责编:姜舒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