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说书人吸引来大批的听众,人山人海,场面火爆。
“一日能看千台戏,四天可读万卷书”。2月3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曲艺盛会胡集书会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热闹开场,来自全国的200余档艺人前来说书,30余种曲艺形式齐聚书会。胡集书会从元代兴起,至清初极盛,一直沿袭至今历经800年。虽然几经兴衰,但依然坚守着对传统曲艺的挚爱,为说书人保留了一块温暖的净土。
传承800年 发源于宋朝曲艺说浑话
4日上午,记者赶到胡集镇书会路时,180余档说书艺人已经扎起行头,支起大鼓、摆出艺摊,拿出木板、琴书、大鼓、春锣、渔鼓等拿手绝活,开始说古唱今,登台献艺。大街小巷琴鼓争鸣、声腔委婉动人。镇上的、村里的人们还有来自周边各市县的游客闻声而至,听书、看戏、赶集……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每个艺人的摊子围得水泄不通,尽情享受这一场场视听盛宴。
胡集镇位于惠民县东部,自古就是惠民东南部的商贸重镇。胡集书会始于元,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胡集镇文化站站长胡同利一直称自己是书会的“打工人”,每年书会请来的艺人几乎都是他的朋友。作为胡集土生土长的人,胡同利从小就痴迷听书,做了文化站站长后一直为书会忙碌,堪称胡集书会的活字典。
胡集书会有着“中国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对书会的起源,胡同利告诉记者,根据镇上老人的口口相传以及他多年的考证,可以确定最早追溯到宋朝。“当时宋朝北方民间流传着一种音乐与唱词相结合的说唱艺术——说浑话,到宋朝末年,又流行起鼓子词。”胡同利说,当时惠民城里每年都有书会,艺人们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书目。
胡同利说,到元初兵乱时期,胡集因为商业发达成为方圆百余里最大的集镇,书会逐渐从惠民城转移到胡集镇。“正月十二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大集,周围群众为欢度元宵节,蜂拥前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每年元宵节前后,各地的说书艺人利用这个机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胡集,登场献艺,说书卖场经年不衰,场面逐年扩大,逐步形成盛大的胡集书会。”此后艺人们年年聚会,世代相传,规模逐渐增大,来此说书的艺人有济南、潍坊、淄博的,后来,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的艺人也赶到这里献艺。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2012年02月07日【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篇: [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
下一篇: 河南马街书会:盛况依旧,“艺”味黯然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广东珠海市发现晚清民间婚书
[代迅]跨文化研究:坚持普遍性立场下拓展非西方
打花鞭:陇上民间鞭舞谁传承
禅古寺经书抢救记:这是喇嘛们最宝贵的东西
[刘锡诚]保护民间文化的迫切性
[于学斌]莫力达瓦达斡尔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考察
[冯骥才]让灿烂的口头文学永远相传下去
[钟进文]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
[刘亚虎]瑶族文学文化的闪光点
[巫达]传统宗教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