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胡集书会吸引200余档艺人 再现800年曲艺盛况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说书人又说又唱很投入


  几经兴衰
  十多年前书会难见说书人

  相比一般的书会,胡集书会非常讲究。据胡同利介绍,整个书会由“前节”、“正节”、“偏节”组成,“前节”是在正月十二胡集大集以前,距离较远的艺人们为了不误会期,提前几天来到胡集,在周围的村中演唱,行称“前节”。自正月十二到十七这六天是书会的高峰盛期,书价最高,行定“正节”。正月十八至廿一的四天,书价略低,堪称“偏节”。

  “胡集书会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次兴衰,远的已经无法考证。”胡同利说,日本侵华后民不聊生,书会出现近代最大一次萧条,但是一直没有中断。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书会再次迎来兴盛高峰,每年都有四面八方的艺人赶来,听书的人挤满整个镇子,有些年轻人甚至要爬到猪圈上和大树上听书。  

  上世纪90年代,由于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电视广播等新的文化传媒对书会造成了冲击,书会盛况不再。说起前几年书会的情况,胡同利连连摇头。“尤其是2000年前后,说书艺人及听众人数都在减少,很多村子出现了中断请书的习惯,书会出现了衰落的趋势。”胡同利给记者展示了他的日记本,解放前每年来胡集的艺人有250多档,上世纪50年代初还达到200档以上。1987年,在册登记的艺人有173档。可是到了1994年,仅仅来了13档。此后几年,每年胡集书会来的艺人都在十几档子,最少的年份只有五六档。“当时有些爱说书的老年人仍来赶集,可是满街上却找不着一个说书的。”

  鲁北大鼓传人谢宝华的弟子朱延安已经年近七旬,从十五六岁就跟着师傅来赶胡集书会,此后一年也没落下。“虽然坚持说,但是到了十几年前艺人来得越来越少,又没大有雇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2012年02月0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

下一篇河南马街书会:盛况依旧,“艺”味黯然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