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收藏机构以利用和保存为目的纷纷建立民国时期文献数据库。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国家图书馆的“民国时期文献专题资源库”, 现可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民国时期的4350种期刊、8172种图书、4568篇法律文献的电子影像全文浏览;教育部主持的“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迄今实现2.5万册民国时期书刊的在线阅读与检索;上海图书馆制作了《民国时期期刊篇名数据库》;重庆图书馆制作了《清末民初报刊篇名索引》,在广域网上提供民国时期文献检索服务;南京图书馆开发的《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收集民国时期照片、图像6652种,涵盖多个专题。
相关文献专家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开展传统缩微复制拍摄;另一方面要加快数字缩微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对已完成数字化的文献,应有计划地开展数字存档工作,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光学拍摄与数字扫描同步化生产过程,实现传统缩微技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民国时期文献全文资源库,实现网络化无障碍阅读。
加大分类整理出版力度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主要有目录编纂和影印出版两种方式。其中,目录编纂代表性成果有:1981年出版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收录了全国50家图书馆1957年以前所藏的中文期刊近两万种;《民国时期总数目》于1986年至1997年间由当时的北京图书馆编纂,收录了1911年至1949年9月间的中文图书12.4万余种;国家图书馆编纂的《民国时期发行数目汇编》于2010年出版,全面系统地收录了民国时期编印的各种图书发行目录。
影印出版方面也涌现了一些质量好、价值高、学术性强的大套系列影印丛书。如1989年由上海书店影印出版发行的《民国丛书》;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陆续汇集并影印出版的《大型民国文献丛书系列》,包括40余种民国时期文献汇编;中华书局自上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出《中国近代期刊汇刊》系列丛书。
“这些目录及其汇编均是鉴藏民国时期文献很实用的参考书,为民国时期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开发打下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与缺憾。”国家图书馆业务管理处处长高红说,现有目录由于形成时条件所限,存在着普查不够全面、著录信息不全、著录格式不规范、大量重复统计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核查与梳理,并制定统一标准。此外,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开发,主要为各出版单位自行组织的影印出版,出版力量比较分散、开发形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要以摸底调查工作成果为基础,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可以革命文献的分类整理、出版为抓手,策划出版一套同时具有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与社会影响的丛书,同时对学术性、资料性强的民国时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出版和研究利用。
本报记者 马子雷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1年05月19日 16:17【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广东珠海市发现晚清民间婚书
下一篇: 专家呼吁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献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吴定安]漫论族谱的收藏和研究
[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
[乌丙安]手工技艺的民俗故事
[唐璐璐]网络时代民间文学的坚守与更新
[杨恩洪]《格萨尔》抄本世家
[潘鲁生]乡土中国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
[降边嘉措]扎巴老人说唱本与木刻本《天界篇》
[尹绍亭]谁是文化传承的主导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