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巫达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在过去数十年中,上海接纳了一部分特殊的新居民——新疆建设兵团自动离岗返沪人员及其家属。这部分人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建设兵团返沪人员。回到上海居住的兵团返沪人员,经济上往往不太宽裕。他们的子女由于与上海同龄人的教育起点有差异,造成就业途径窄小,影响到经济收入,不能对已年迈的父母有较好的经济资助和回报。
融入上海困难重重
笔者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和闸北区闸北公园的访谈中发现,当年许多上海年轻人去新疆是抱着支边的热情去的,没有想过返回上海。在谈到相关话题时,一位老先生有些伤感地说:“当年,国家为了减少城市的压力,需要安置城镇青年,于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去建设新疆。后来,为了给兵团年轻人腾出职位,我们自动离岗返回上海。但是,到上海之后,我们总感觉被看做‘外人’,成了多余而似乎总是给别人带去烦恼的人。由于经济的原因(如很多人买不起房子),融入上海面临重重困难。”
部分兵团返沪人员自愿离岗,意味着他们放弃在建设兵团的福利和各种待遇。一些人是抱着投靠早些年前已送回上海的子女的心态。当年去兵团的上海人有子女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回上海寄放在自己的父母家中上学。他们千方百计给子女解决上海的户口,然而有许多人的子女到十多岁之后才够条件返回上海落户。他们到上海之后,不同的社会化结果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已经形成,这些人融入上海和被上海人所接受的程度有限。很多人由于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在上海没有竞争力,许多人只能从事收入不太稳定而又相当辛苦的行业。
利用族群文化资本争取认可
兵团返沪人员共同的背景,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在这个场域里,新疆维吾尔族的族群文化资本成为加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兵团返沪人员用族群文化资本来展现他们作为老年人的异域情调的优势。在这个场域里,来自新疆的族群文化资本是用以对抗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有优越感的同龄上海本地退休老人。
兵团回沪人员钱先生,现年63岁,现组建并担任上海市宝山区淞南文化中心的百灵民族歌舞团团长、百灵音乐舞蹈创作室编导。他的以下一席话是兵团回沪人员采用族群文化资本的总结和注释:“我在兵团农五团做文艺兵,回到上海之后继续从事音乐舞蹈工作。我们以前为国家建设服务,现在退休了也希望为国家服务。这个场地(指上海市鲁迅公园)就是我申请下来的,我申请下来之后跟老张(现任歌舞团团长)一起搞这个新疆歌舞团。我认为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是有利于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好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7-22 9:51:58【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篇: [巫达]藏族尔苏人婚礼仪式中饮食文化的族群性
下一篇: [张海洋]不断漂移的汉族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
[包晓泉]水历:水族自己编排的日子
[菅丰 雷婷]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
俗专家:“七夕”体现了婚配自由的思想
西藏手工造纸发展调查:“绝技”逢春绿意浓
[孙天胜]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伤害
傣文古籍《尖达塔度》:记录高僧舍利子存放地
[吴仕民]原生态文化摭谈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
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