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张志萍]感悟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作者:张志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而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特色突出并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精神、浓郁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高文化品格、高立意、高水平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就必须充分学习、挖掘和继承优秀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舞蹈家只有真心诚意地深入生活,恭恭敬敬地向民间艺人学习,才能在大量掌握和积累民族民间舞蹈素材的基础上把握民族文化和民间舞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特征,获得舞蹈创新的灵感,真正使古老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时俱进,使新时期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关键词:民间舞蹈;民族文化;舞蹈创新;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06)01-0064-05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铸就了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各民族发展为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也造就了各民族不同种类的文化,其中民族民间舞蹈就是人类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其肢体语言的形式和迷人的动态风采,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悠远历史做了重要的补充,并发展成为一种延续性和传播性、技艺性和文化性极强的独特表演艺术。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舞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异彩纷呈灿烂耀眼。因为民族民间舞蹈千姿百态的动作语汇都来源于各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历经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兴衰、变异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也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创造革新。深刻的了解解放以来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足迹,才可以遵循舞蹈变迁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转型时期民族舞蹈发展的新的机遇与发展规律。
建国以来,我国的民间民族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早在5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认真实施下,为了保护挖掘,继承我国的民间舞蹈,大规模地开展“抢救遗产”工作,一方面是考察、搜集,整理散见于民间的各民族舞蹈,另一方面则是对戏曲舞蹈的继承发展。使其脱胎为独立的中国民族古典舞蹈艺术。50年代后期,在毛泽东同志“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红绸舞》、《花鼓舞》、《荷花舞》、《孔雀舞》、《飞天》等均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新成长起来的一大批舞蹈家自觉的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认真的向那些看似“原始”、“粗糙”,却是最生动、最有生命力和最有文化价值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他们对这些“国宝”进行了系统科学地搜集、整理。一些编导选取了最具民族审美特质的舞蹈素材与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创新。如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的优秀作品《阿嫫惹妞》、《牛背摇篮》等,便是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非常贴近的成功作品。编导们大胆突破旧的编舞技巧和表现手法,将鲜明的彝族、藏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这类优秀民族舞蹈作品极高的艺术品格,使之受到广大各族人民的赞誉与欢迎。
民族民间舞蹈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最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社会发展前进的同时,民族民间舞必须顺应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对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质量、艺术品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仅仅要表现新的时代主题,也不是简单化地借鉴或运用外来的新潮舞蹈形式。而是要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主体精神上下工夫,是要重在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本体属性。同样,在强调民族舞蹈的创新和现代化时,并不是可以削弱、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要特别强调强化、突出和发扬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主体精神。
 
一、民族民间舞饱含民族群体的人文内涵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最初的产生源于一种生命的冲动,是生存的欲望和力量。人类的这些最原始、最自然的思维活动,使舞蹈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象征和延续。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民间舞蹈一直在不同部族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对丰收的祈求,对神的膜拜,庆祝胜利等等。这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中始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民族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文化背景,因而出现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如苗族的芦笙与“芦笙舞”的历史源远流长,苗家人认为它是本民族的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象征苗家人的母亲,芦笙发出的声音也是母亲的声音。彝族的“老虎笙”、“左脚舞”,以最质朴的舞蹈形态表达彝族人对母亲和祖先的亲情;傣族的“孔雀舞”、“鱼舞”传递的是傣族百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质朴的宇宙观;壮族的《纸马舞》源于壮族女子保家卫国,毅然为国捐躯的历史真实。诸如此类在千百年中积淀而成的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必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不同部族的舞蹈。所以说,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价值总是透过的其肢体语言的表层形态,去揭示或表达那一个个族群整体深层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程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会消散,也就是向世人昭示了该民族存在的价值。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要达到与时代同步的发展和创新,其当其冲的就是必须先踏踏实实地深入生活,恭恭敬敬地向民间艺人学习。只有真正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本质特征,感悟到民族民间舞蹈中饱含的人文精神内涵,才能谈得上更好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创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上一篇[张金鹏]白族文化与现代文明

下一篇[朱海鹰]云南澜沧江流域失落的蛙文化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