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广典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地域文化研究是地域文化学的重要内容。古称房陵的湖北房县,地域文化具有独特价值。房陵文化主要由神农文化、巴山文化、诗经文化和流放文化等4种文化成分构成。这4种主要文化所辐射或覆盖的地域,形成了房陵文化圈,其地域相当于或稍大于十堰市行政区划。房陵文化是地域文化学和文化生态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范例。
[关键词] 房陵文化;构成;价值;圈层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1-0037-03
房陵是湖北房县的古称,地处大巴山东端。之所以称为“房陵”,因为这里是山中盆地,四周高山耸立,宛若房室四壁。房陵的地域文化构成从地域文化学上看是非常少见的。这里是早期人类活动的地域,先后发现猿人遗址和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相传四千多年前尧的儿子丹朱被封为房邑侯来到这里,丹朱为儿子取名房陵,舜就封这里为房子国,这也是“房陵”来历的又一说。春秋时期,房陵的周边与秦、巴、楚三个大国和庸、麇、邓等几个小国相邻,这些国家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增加了本土文化构成的变异性和独特性。房陵文化的构成主要有神农文化、巴山文化、诗经文化和流放文化等4种文化成分,这4种文化成分是全国其他地域文化里所没有或少有的。
房陵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神农文化是房陵文化的根基。神农氏在鄂西北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为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在神农架搭架采药开创了医药文明。神农架在房陵辖境内,房陵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产生了农耕文明和草药文明。在今天的房县,农耕文明还有许多原始生产方式和耕作习惯的留痕。特别是在深山里,生产工具还是锄头、镢头和犁具等几千年传下来的工具样式,只是将木制换为铁制。农田建设基本无从谈起,至今还种着挂坡地。草药文明则截然不同。这里的草药文化博大精深,草药的传说和草药的民歌广为流传。历史上房县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这里少有巫医,民间郎中笃信山中百草而不施巫术。绝大多数病人也同样是信草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重要的价值成分。在房县,民间医生很多,乡乡有、村村有,而且每个村落往往都不止一个两个。就是不行医的一般的人,往往也懂得一些草药知识和医术。这里的民间医生大多并不以行医为生,他们行医不收钱,也不收礼,完完全全是为着治病救人。他们绝大多数没有行医执照,没有被国家认可的合法的医生身份,但是他们的医术非常高明,常常让现代的医院望其项背。这些民间医生把祖传的草药医术传承得炉火纯青,也把草药文化传承得至善至美。
房陵坐巴山、望秦岭,南依长江,北傍汉江,处于两江中间,也处于两大水系的边缘。这里的先民由土著居民和外来移民组成。自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国家分布密集,东是曾立国于荆山的楚国和襄樊邓城镇一带的邓国,西是立国于雍(今陕西凤翔)的秦国,南是周武王所封的子国(也称巴子国、巴国)和位于今竹山县的庸国,北是位于今郧县的麇国。历史上房陵国属复杂而多变,西周之前房陵为彭国,西周之后房陵先是秦、楚、巴三国边陲之地,处在三个国家的夹缝之中,南部为庸国所辖,北部为麇国所辖。公元前678年,比邻房陵的邓国被楚所灭,前611年,庸国又被楚所灭,房陵属楚。战国时期房陵又被秦楚分而治之,以房陵东部的粉青河为界,东归楚、西属秦。前316年巴国并于秦,前223年秦灭楚,并置房陵县,房陵完全属秦。由此不难看出,房陵一直是多国边缘文化的融会地域,这里的文化是多样的、多变的、漂移的。所以,若以国属定义房陵的文化是秦文化、是楚文化、是巴文化,或者是秦楚文化、秦巴文化、巴楚文化,似乎都不那么妥当。以区域定义房陵的文化是长江文化或汉水文化也不确切。房陵最基础的文化、最本原的文化,应是巴山文化,是房陵人世代生活在大巴山里所形成的巴山文化,是蕴涵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和秦楚文化、秦巴文化、巴楚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的巴山文化。这种巴山文化是房陵文化的底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篇: [冯敏]论中国木版年画濒危的原因与保护对策
下一篇: [陈立柱]龙是夏族的图腾吗?
标签:
【相关文章】
“世界记忆”与非物质遗产保护
水书研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立项
古老水书:捡拾文明的记忆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
《坡芽歌书》考察实录
古籍拾贝
[陈支平]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
我国首部《彝族毕摩经典译注》40卷出版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正式发行
贵州发现仡佬族文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李德龙]论日本学者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
古代圣旨造假有多难:雍正改圣旨是编的
“七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有3本被删
浅谈古典诗歌中兰花的多种意象
壮族的习俗
北川民间祭禹习俗
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
《西厢记》《牡丹亭》留下多少爱情诗句?古代园
保护原生态 杜绝伪民俗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引发的婚俗变迁
民俗学和历史学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
“七夕”应唤起对婚姻幸福的珍重
民俗主义论与德国民俗学
浅议当代时政歌谣中的讽喻作用
中日雷神考
[都永浩]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历史演变
[潘瑞国]万方乐奏有于阗
[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
青海:多元民族文化的拓荒研究
贝叶经 铁笔在树叶上写下历史
[郑宇 胡梦蝶]云南苗族山岳文化变迁与生计方
[李耕]规矩、示能和氛围——民居建筑遗产塑造
[于学斌]莫力达瓦达斡尔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考察
[郭淑云]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