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耿玉琴]略论豫西北怀庆梆子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作者:耿玉琴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怀庆梆子源于“河内郡”的民歌俗曲。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汲取晋、陕及中原异地的戏剧滋养而成形,是我国梆子戏曲系列中的奇葩之一。作者据史料、察实地、走访艺人,对怀庆梆子的形成与发展进行阐述和考证,并对其现状做了简明的评述。
[关键词] 怀庆梆子;形成;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2-0045-03  

 
怀庆梆子是河南省独有的戏曲剧种,它主要流传在豫西北地区,亦是濒临灭绝的戏曲之一。2004年11月份在河南省濒危戏曲抢救保护研讨会上,怀庆梆子被定为首批重点保护和抢救的濒危戏曲剧种之一。根据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相关政策,研讨会上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这个“活着的戏曲文物”的方案 。
怀庆梆子生长在素有“覃怀古郡,河朔之邦”之称的怀庆府(今沁阳市),从其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三百年曲折而又漫长的发展历程。怀庆梆子又称“怀剧、怀调”(但不同于现今流行在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一带的怀调,两者同名异剧),当地人亦称“老怀梆”,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至今仍在各村镇的民间戏班及民众口头中传唱,但与其兴盛时期相比已去之甚远。
怀庆梆子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众说纷纭。考证一个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一是要依据现存的史料记载以及能够对其进行有力佐证的出土文物;二是需要对当地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事象等进行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证、推理,才能得出较有价值的结论。
基于这种思考,本人对现存沁阳市文化馆、于1974年在沁阳子陵镇的宋寨村北一里许一古墓内发掘的金泰和二年(1202年)间的砖雕金代杂剧实物进行了考证。该砖雕原在古墓的内壁上为砖砌舞台形状,台上有五个砖雕戏曲人物一字排列,有的身穿长袍,有的头戴毡帽,有的以手拤腰,有的张口似歌。尽管有个别头部残缺,但服饰和拍板动作仍可一目了然。从其歌舞并举的动作以及三个乐手操乐器伴奏的姿态看,可以认定他们是在表演诸宫调的杂剧形式。它的出土无疑为怀梆的溯源提供了一个参考的依据,证明在当时的怀庆府一带已经有带戏曲因素的歌舞形式出现,而且活动较为频繁,已经为当地戏曲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一个有力的史料证据就是宋代《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三卷以及《教坊记》、《乐府杂录》中所记载的发生在隋末河内①的故事《踏摇娘》。文中曰:“有河硕苏某,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妻,其妻貌美善歌,为怨苦之辞,诉其不幸,且步且歌顿摇其身,故谓之‘踏摇娘’。”“踏摇娘”最初是男扮女装,且行且歌,每唱完一段还配有帮腔:“摇娘何来?摇娘苦何来?”其中丈夫一出场,两人就作斗殴之状。后来妻子改由女演员扮演,丈夫由“郎中”改称“阿叔子”,并增添滑稽角色“典库”,形成滑稽表演与舞蹈角色相结合的舞台艺术。《踏摇娘》的出现,为进一步研究怀庆梆子形成前的河内戏曲文化现象以及怀梆的形成提供了史料依据。
此外,金元时期,怀庆府一带的民间艺术形式颇多,逢年过节时有舞狮、耍龙灯、竹马、旱船、高跷、二鬼摔跤等等。民间俗曲有“大钉缸”、“太平年”、“剪剪花”等民间说唱,这些民间俗曲被怀梆艺人吸纳到怀梆〔二八〕和〔流水板〕唱腔之中,既保留着小戏的唱腔风格,又构成了怀梆特有的风格。这些民间艺术元素在怀庆梆子中的糅进与保留,充分证实了怀庆梆子在形成过程中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吸收、借鉴与融合,同时也说明了怀庆梆子与民间歌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的“河内郡”晋、陕商家云集,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怀庆梆子的形成与发展与晋、陕商家兴起带来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两代山、陕商家齐名于世。晋、陕商人的足迹南至江淮,北达边塞:他们将商业活动带到各地,除满足了当地对物资资源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引进了异域的文化。凡商路,即是戏班和艺人们的戏路。怀庆府正是晋、陕、豫交界的三角地带,外来文化必然给本地文化带来新鲜的滋养,必然会促进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艺人与戏班随商线流经各地,除将其原乡腔调带至异乡,同时也与所到之处的当地艺人们互相交流,促进了当地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一些奉诏迁民移居至河南怀庆府一带,久而久之,频繁的探亲往来、商家的交流,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必然将晋、陕人的娱乐方式、风情俚曲带给怀庆府人。而怀庆人的音乐也必会带给晋、陕人。在长期的文化交汇和艺术探寻中,怀庆艺人们依据本地的风俗习惯、方言俚语,在融汇外来艺术的同时,将本地民间故事、歌舞小调加工提炼,逐步演变成当地的戏曲剧种。因而其中也必然含有晋、陕梆子的因素,如山西上党梆子中的主弦称“头把”,亦称“巨琴”,都含有“大”的意思,而怀庆梆子的主奏乐器称为“大弦”。都是以6定弦,且形状一样、音色相同。怀庆梆子的板式、唱法、旋律、节奏在某些唱腔中与上党梆子相近似,怀庆梆子的慢板近似于上党梆子的“霸王鞭”、“中四六”,都是/44拍;上党梆子的大板十分接近怀庆梆子的流水、散板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刘铁梁]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上

下一篇[万建中]论崖葬的文化意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