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张冬菜]东北满族地区皮影戏的个案考察


作者:张冬菜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还愿这天,东家要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我们到达邵家的时候,亲朋好友已经吃过宴席,各自散去。东家招待我们和艺人一起吃了晚饭,接着就商量搭台。在岫岩,搭台时影窗的方向一般不能朝西。唐义亮解释说:“听我们的师傅讲,朝西就是往西天去,上西天,不吉利!”只有在屋外演出才讲究方位,屋里演出就没有这个忌讳。
有意思的是,邵家已经忘了当初向什么神灵许愿,吕正业问他们:“许了几场影?”邵家回答:“三场。”吕正业肯定地说:“那就是天地影了,是向天地爷许的愿。”于是,东家才开始摆出圆桌,在艺人的指点下,将供品摆好。供品包括:十五个馒头,分盛在三个盘子里;五碗不同的菜,其中必须有一碗是肉;还有三杯酒。在供品前面还放着一碗米,以备上香之用。桌上还准备了已经弄开的一次性筷子(图1)。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红纸上写上所要酬谢的神灵的名称,做成三张牌位,每次上香时拿一张放在供品前面。这些牌位当地称为“马”(音),是唐仁广当场做的。三张牌位的正中间都写着“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但牌位上的文字都略有不同(图2)。
这次演出一共分三场,晚上8点左右开始,到将近11点结束。演出作为整个还愿仪式的组成部分,必须配合东家的其他还愿步骤进行。整个演出和还愿的过程大致如下:
7点多天黑的时候,艺人开始搭台,东家也摆上供桌,呈上供品,上香。首先用的牌位是最上面写着“酬谢圣德”的那张,牌位左右两边写着“演影达上苍,酬神了心愿”(图2正中),表示还愿仪式的开始和唱影的缘起。上完香,影戏开演。演出将近一个小时后,大约在9点,艺人卸下影窗(影台的其他东西都不动),表示演了一场。这时,东家在艺人的指点下跪拜天地,焚烧牌位。东家跪拜的时候,唐义亮敲锣,吕正业吹唢呐,唐仁广打钹,三人围在东家和供桌旁边,一边吹打一边高声唱赞。因为当时声音很吵,唱赞的话我们没听清楚。过后问艺人,说是一些保佑平安的吉利话。河北、辽西唱愿影需要演《天官赐福》之类的吉祥小戏,其功能应当如出一辙。吉利话是唱愿影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艺人还能因此得到东家的赏钱。嘴巴厉害的人可以说出很长的吉利话讨东家欢心,有时能得到更多的赏钱。等吹奏、跪拜完毕,东家将供品撤下,摆上“干净”(尚未使用过)的供品,重新倒酒、上香。这次用的牌位是写着“神人共悦”的那张,左、右两边写着“演影庆吉祥”、“许愿心未改”(图2右一),体现愿影酬神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结合。艺人们重新支上影窗,第二场影戏就开始了。等时间差不多时,艺人再次把影窗卸下,东家又跪拜一番。艺人也再次吹打伴奏,高唱吉利话。仪式和上场一样。将近晚上11点,最后一场演出结束。除了和前面两场一样的跪拜、吹打伴奏之外,东家为了表示庆祝,还鸣放烟花爆竹。在一片热闹声中,艺人收拾了影人和影窗,当晚就离开了邵家。
整晚的演出体现出愿影仪式性与娱乐性的结合,但仪式性占主导地位,而娱乐性在弱化。整个演出严格配合仪式进行,除了唱赞吉利话之外,艺人在演出中还要做些特殊的安排。第一场开演不久,影窗上出现了一个造型独特的影人,被称为“大巴掌”,也叫“大脑袋”、“大下巴”。它和其他影人不同,只有一只手,手掌非常大,鸡胸驼背,下巴很大,身体比例不协调,造型十分滑稽(图3)。
“大巴掌”是滦州影戏流布区域共有的特殊影人。河北、辽西传说他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十分孝顺,但苦于无力谋生。南海大士被其孝心感动,特地传授影戏给他,让他以唱影谋生。因此,艺人们都尊南海大士为祖师爷,称“大巴掌”为“大师兄”。我们向吕正业问起这个传说,他回答:“不了解这个传说,光知道它是俺们的大师兄,南海大士是俺们的祖师爷。”他还说,大巴掌的那只手很厉害,是“圣手”,打仗的时候能接妖魔鬼怪的各种兵器。演愿影的时候,“大巴掌”非出现不可。“大巴掌”没有固定的名字,多是以报子、家童的身份出现,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逗乐。因其造型滑稽,擅长逗乐,小孩子尤其喜欢。而东家看到“大巴掌”出来才会心满意足。可见,愿影既以仪式功能为主,又兼具娱乐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於芳]岭南麒麟舞的兴衰

下一篇[毛巧晖]新秧歌里的“民间”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