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作者:杜亚雄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体裁和汉族一样可分为民歌、歌舞、器乐、说唱和戏曲五大类。民歌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和人民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都伴随着歌唱,如北方各游牧民族,他们在放牧时唱歌,结婚时唱歌,表达爱情时唱歌,思乡时唱歌。此外,他们还在进行集体竞技时唱歌,挤奶时唱歌。当母畜不肯奶幼畜时,他们也唱歌,一直唱到母畜照常哺育自己的“幼儿”时为止。
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生产有生产调,结婚有结婚调,逃婚有逃婚调,重逢有重逢调,离别有离别调,过路有过路调,甚至告状也有告状调——据说傈僳族打官司也唱着歌去告状,法官断案也唱歌。
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习惯:做父母的必须教会儿女唱歌,儿女的歌子背得多,唱得好,就意味着父母的教育有方,会得到舆论的好评;反之,如果子女会唱的歌子不多,唱得不好,就说明做父母的没有才学,那是要惹人笑话的。因此,孩子一长到四岁、五岁,就开始学歌。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启蒙教育。如侗族各村寨,都有儿童歌班,有专门的歌师教唱,(成年后)又有女青年歌班、男青年歌班。侗族有许多歌师,农宋时,往往被各村各寨的青年男女请去教歌。侗族人把这叫做“向长辈讨歌”。
少数民族民歌中最常见的是咏唱历史、传说和英雄业绩的叙事歌,代表爱情生活的情歌。进行劳动生产时唱的劳动歌,风俗歌和儿歌等。
每逢民族传统节日,婚嫁喜庆的日子或是新房建成的夜晚,许多民族都有演唱叙事歌的传统。有的是一人演唱,众人聆听;有的是两人对唱,一问一答;有的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演唱的内容丰富多采,大致可归纳为这样一些方面:叙述天地万物形成的传说,叙述历史中或传说中的英雄事迹,叙述各种礼仪、习俗的兴起原因;回忆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争和民族迁徒的史诗。这类歌曲,歌词一般都是多行叙事体,有十来行的,也有数十行的,还有长达数十万行的。所采用的曲调较少,有的只有两三种曲调,个别的也有十多种曲调,旋律平筝而有喧叙性。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嘎尔》、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等,是叙事歌中的优秀作品。在这几部作品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最有名,这部叙事诗有三十多卷,一百数十万行,一千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不仅卷海浩瀚、场景壮丽、色彩绚灿,而且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的佼佼者。
在各少数民族的民歌中,情歌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各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表达了他们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和反抗。情歌词句质朴、感情真挚,音乐优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劳动歌曲有的直接伴随劳动,起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作用;有的是对人们所从事的劳动的歌颂抒发劳动后的欢快心情。劳动歌的歌词大多即兴编唱,其旋律跌宕有力,曲式方整,节奏紧凑。多采取独唱、齐唱或一领众和的方式。
各民族都有他们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婚礼习俗最为突出,它同音乐的关系最密切。婚礼歌的内容,大致有反映姑娘离别父母之苦,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以及对媒人贪财的据露。许多民族都有成套的婚礼歌,反映了婚礼习俗的全过程。在逢年过节、庆祝丰收、盖新房子以至亲友来访、团聚等场合里,各少数民族人民都喜欢饮酒,此时唱的歌,一般叫“酒歌”或“宴歌”。其词风趣生动,旋律跳跃活泼,节奏也很轻快。
各民族的儿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母亲为孩子唱的摇儿歌。一是孩子们自己唱的歌。儿歌的歌有白易懂,旋律清新优美,节奏舒缓轻快,音域不宽,音程跳动也不太大。
在中国,“载歌载舞”已经是表达少数民族特点的通用语言。许多民族的歌和舞两者很难截然分开,往往歌舞并重,因此,在这套音响资料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歌舞音乐。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节日,如壮族的“歌圩”、苗族的“龙船节”、白族的“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西南各民族的“火把节”等。在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赶到歌舞场所,尽情地欢歌,通宵达旦地跳舞。这种群众性歌舞是社会的艺术活动,不仅能陶冶性情、提高境界,而且能协调人和人的关系,增强团结,鼓舞斗志,在精神生活中促进民主和文明。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是各族人民为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他们以歌舞来表现本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歌颂家乡,传授生产和战斗知识,倾诉爱慕,寄托愿望,对民族的繁衍生息,团结自卫,教育后代,振奋精神,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与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因而过去中国少数民族在穷乡僻壤受尽苦难的岁月里,它还是表现着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不断。
正因为各民族的歌舞这样紧密的与人民的生活相结合,它总是深切地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又由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存在着不同的民族特点。表现在歌舞艺术上便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形式。形成这些民族特点的因素是很复杂的,这需要我们对每一个民族进行深入地研究。但总的来说,它和各民族的基本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譬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在歌舞上也常常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那种雄健、洒脱、豪放、泼辣和南方农业民族舞蹈的那种稳健、含蓄、端庄、抒情恰巧形成不容混同的对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李悦]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十七年

下一篇“花儿”演唱形式传承的思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