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董万里]对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思考


作者:董万里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2.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
民族民间美术品的特殊的造型样式除了受观念意识的支配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它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制约。也就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技艺影响了民间美术作品的样式和风格。譬如民间陶器的朴实造型,往往与它使用粗略加工的泥料、泥条盘筑的手工成型方法、和土窑烧制工艺等有关。云南新平县土锅寨的花腰傣妇女至今还沿用手工成型,平地堆烧的原始制陶方式,而这种方式在生产力水平稍发达的地区早已为机器生产方式所替代。稚拙、朴实的艺术表现正是通过原始、粗糙的手工加工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蜡染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染织技术,运用蜡防水的简单原理,使用的是铜制的蜡刀而不是画笔,以及几十次以上的反复染和洗的工艺程序,用鸟、凤、龙、花、草等形象或图案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精神向往。蜡染的工具制约形成的一定程式化造型,材料和工艺所产生的裂纹、色泽等特殊效果,使蜡染有了很独特的视觉表现力,使它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显著特性。民间美术品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就地取材,由于民族民间美术品的创造就是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一部分,只有人们所熟悉的材料,随手可得的材料才会被考虑和利用。草编、竹编、木雕、泥玩、陶器、织锦、服装无不是使用身边的材料。对材料的合理利用是人们对物质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的结果,并且也逐渐形成一套合规律的工艺技术,反之,一定的方式和技术也限定了艺术作品的形式。独龙族的织布所用的是最简单的几根木棍和梭组成的织布机器,尽管土布比起如今用机器织的各种质地的布显得粗糙,但对它自然而朴实的情感体验却令今天的都市人对它情有独钟。
3.社会生活习俗和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是人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的合作和共同生活,受信仰和习惯的制约而时代传承的民间群体行为,是维系民族、部落群体的亲密情感和共同文化的方式。民俗活动加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是群体和部落得以延续的重要机制。民族民间美术以视觉审美的形式在民俗活动中促进了群体间以及人们与先祖、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表达了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巩固了民族民间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在民俗的节庆、婚嫁、生死礼仪等活动中,民族民间美术始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云南民间,庆新年,家家贴年画、对联,表达心愿,祈祷新的一年平安、好运。走亲串戚,必定穿上节日的盛装,各族各地的丰姿多彩的服饰艺术,增强了节日的气氛,表达对生活美好的愿望,增进了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云南民间的赛龙舟活动的龙舟经过民间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制作,使龙舟超越了普通船的作用和意义,成为民俗节庆活动的重要工具。佤、景颇、德昂、拉祜等民族都制作木雕,多用于巫术祭祀活动,如寨桩、人头桩、埋魂桩等,这些木雕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而是一种象征与联系神鬼、灵魂等具有功能的载体,伴随祭祀等活动而产生的。云南民间的“甲马”是颇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但“甲马”的真正意义是它伴随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成为人们表述愿望和祈祷的工具。“甲马”是印有各种神鬼形象的纸片,似小张的版画,为民间祭祀时焚烧所用。家庭成员有个病痛,烧香祈祀,将印有主管病灾的瘟神“甲马”一烧,意思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将病痛解除。遇上旱涝等天灾,同样一番仪式,烧上“甲马”,期待神灵的感应。膝下无子,烧上一纸“甲马”,祈求送子娘娘赐一子延续家族香火。这种在民间盛行的带有浓厚巫术和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起到了协调了精神与物质失衡的作用,“甲马”则承担了重要媒介的角色。民俗中历来重视人生生死等重大事件,婴儿的出生,老人的过世,必将举行仪式。亲朋好友相约前来,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或送走死者的灵魂,祈祷平安去到另一世界。这些活动中无不需要雕刻、绘画、编扎等美术、工艺手段来完成实现目的所需的工具作用。民俗活动包纳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宗教、伦理、道德、价值等全部精神文化和生产劳作等物质文化。民族民间美术是依赖民俗活动而发生和存在的,在云南较为闭塞的民族地区,各民族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更多依靠群体的齐心协力来维系生存和发展,民俗活动相比都市的生活更为丰富和频繁,民族民间美术现象自然更为广泛和普及。
 
二、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发展的三个趋向
 
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今日云南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应对?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真会永远消亡,而成为历史吗?文化和习俗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的需要创造出来和自然形成的,它必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想继续保持在过去的社会状态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变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去探讨和研究它,从中找出文化变迁的规律,指导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工作。我认为,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有三个,即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民间艺术品的商品化,民间艺术的变异形成新的艺术形态。
1.与现代艺术(纯艺术)的融合
民族民间文化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形态中,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自给自足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民间艺术的繁荣是必然的,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今天科学高度发展的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自然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冲击浪潮中,民族民间艺术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经受考验,但这并不表明民族民间艺术将被现代艺术所取代。民族民间艺术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在时间的推移中增进了文化的稳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毁灭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装裱人的文化追求

下一篇[刘守华]两姐妹与蛇丈夫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