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中国对风水的批评是天道信仰内部的正统批判异端,是宗教对巫术的批判。与此类似,晚清基督徒对风水信仰的批判也基于宗教对巫术的立场,但其批判资源还包含着大量的现代科学知识。基督徒的风水批判颠覆了后者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的宇宙秩序,并殃及同样建立在这一宇宙观念之上的天道信仰。然而,科学虽否弃了风水,它对人类命运的解释与风水却甚为接近。
关键词:风水批判;现代性;天道信仰;巫术;宗教;科学
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风水信仰都是国人安顿身心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历史上儒学对它的批判甚多,然而由于它与儒学都建立在同一套宇宙观基础之上,所以儒学对风水的批判不可能触及其根本性的理论基础。然而,在晚清时期,风水信仰的理论根基遭到了外来思想资源的致命打击,其正当性遭到严重削弱,再难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关于晚清时期对风水的批判,已有的少量研究因受时代的局限,往往有较强的科学/迷信二元对立的思维预设,未能把风水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信仰传统来看待,也未能把风水作为天道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构成部分来考虑,从而忽视了风水信仰的近代遭遇对中国思想和信仰的深层次影响。本文力图从宗教对话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理解本土批判和基督徒的批判,揭橥风水批判的近代转型,从而理解中国信仰传统的现代性困境。文章以弗雷泽关于“宗教”和“巫术”的经典分疏为主要分析工具,特别重视历史人物用来展开批判的思想资源和思维逻辑,并以此为据划分不同的批判模式,考察不同模式之间的历史关联。
一、传统中国的风水批判
风水在古代又称地理,或称地道,其目标是使阳宅(即生者的房屋)和阴宅(死者的坟墓)的建造被选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以最佳地顺应宇宙秩序(天道),从而影响居住于此的生者及死者之后裔的命运。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风水的理论思维体系,是同中国传统哲学直接联系的”,风水信仰的经典文本中使用的核心术语——道、气、阴阳、五行、八卦等——都是内在于古代中国思想系统的。更准确地说,风水信仰是从属于天道信仰的,它是天道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以后,风水信仰甚为流行,即便在中上层社会也有相当多的信奉者。饶是如此,对风水的批评也常相伴随。不过,古代士人对风水的批判往往是以正统批判异端、以宗教批判巫术的立场来展开的。例如,晋代陆侃与嵇康就“宅无吉凶论”发生辩论,但双方都没有跳出天命/天道信仰的框架。唐代吕才的《叙葬书》、《叙宅经》,因其批判风水信仰而常被视为“唯物主义”,其实作者在当时是阴阳学说的最重要的代言人,而风水信仰在他看来只是附会阴阳大义的“妖妄”之说,他实际上是斥风水为阴阳大义的“异端”。宋明理学家虽普遍相信风水,但对风水也有许多批评。程颐虽批评风水术“以择地之方位,决日之吉凶”,却坚持“地之美者,则其神灵安,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据说朱熹任福建崇安知县时,当地有人曾借他之手强夺邻人风水宝地,朱熹最终获知真相后评说:“此地不灵,是无地理;此地若灵,是无天理。”在朱熹看来,那块墓地确实是风水宝地,按说这有助于墓主后裔兴旺发达;但是夺人墓地者心地不善,如果因为他占了风水宝地就能获致富贵的话,就有悖天理。可见“天理”的内涵包含了赏善罚恶,会保障“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道德秩序。而且,朱熹认为“地理”(风水)应该服从而不能背离“天理”。他看到了风水背离“天理”的潜在可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风水信仰。这种批判模式在晚清时仍然流行。1873年,郑观应在一篇题为《堪舆吉凶论》的文章中批判相信风水的人冀图占据风水宝地,从而获致富贵。作者列举诸多事例以证明,上天只会把风水宝地赐予善人,把凶险之地赋予恶人,他反问道:“使神工可夺,天命可改,则古今宇宙在一家,而造化之机息矣!何分善恶乎?”他相信即使恶人得了风水宝地,天命也不会赐福于他及其子孙,他还引用朱熹的“此地不灵,是无地理;此地若灵,是无天理”来佐证。总之,“欲求福地,先种心田”。与朱熹一样,郑观应的矛头所向,不是风水信仰本身。他并没有否定“福地”之存在,他相信“山川英灵之丹,冲和之粹,必有神物为护持,宰物者秘之以待善人”;他也没有否定“天命”和“造化”,他相信“冥冥中有使之者”;他没有取消人之善恶与祸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没有截断人事与天命、造化的关系。
虽批判风水,却不触及其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传统风水批判的普遍特征。他们的批判焦点在于,不存善心不为善事,徒求风水宝地。这类似于基督教指责各种“巫术”和“异端”力图去控制、支配神灵,而不是或以美言良行、虔心祈祷去获得上帝的赐福。这里我们不妨借弗雷泽关于宗教与巫术的区分来理解这种区别。根据弗雷泽的界定,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或抚慰”,其主要手段是以美德去取悦于神圣存在;而巫术则往往是用仪式和咒语等“操纵”超自然力量,并“强迫或压制”种种神灵。同样是天道信仰的表现形式,风水信仰的道德色彩甚为模糊,具有强烈的巫术色彩,这样的求福捷径容易造成忽视道德修养的后果,因而即便是风水信仰普遍流行的时代,风水信仰也常遭儒家士人批评。但与此同时,无论是皇室还是儒士,也未尝不想以此方式获致富贵,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道德色彩薄弱的风水信仰与强调道德修养的儒学正统共享了阴阳五行的宇宙秩序(天道),所以批判风水者极少触及风水信仰背后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础。
总之,在受大量科学知识影响之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水批判,无论是使用的思想资源还是其批判路径,都内嵌于传统思想世界;他们的思想从属且根据于天命/天道信仰。这是同一套天道信仰内部的正统攻击异端,是包含强烈德性关怀的宗教对道德色彩薄弱的巫术的抨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2018-03-15
【本文责编:姜舒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