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作者:巴莫曲布嫫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三、健康实践:提高有关活态遗产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为配合联合国于2016年1月1日实施的《2030年议程》,《公约》缔约国大会在同年6月召开的第六次届会期间通过决议,在《操作指南》中新增一个章节,即第六章“在国家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第170至197段),其中就“医疗保健”与“包容性社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性指导(第179段),并指出“缔约国将努力确保承认、尊重和弘扬被社区、群体和个人视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且对福祉有益的健康实践,包括其相关知识、遗传资源、实践、表现形式、仪式和信仰,并利用其潜力为实现全民优质医疗保健作出贡献。”进而从“培育科学的研究和调查方法”“采取适当的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加强各种医疗保健实践和体系多样性之间的协作和互补”三个方面鼓励各缔约国将相关非遗实践纳入医疗保健,实现包容性社会发展。

  “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受到了《操作指南》的启发,包括五年保护计划的制订一直贯穿着绿色健康实践的定位与思考。这也当是审查机构在其2018年年度工作报告(ITH/18/13.COM/10,para.27)中将“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推荐为“范例”的一个理据。该报告指出——

  由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展示了活态遗产在提高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的认识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扎扎实实的社区参与当受到称扬。

  这段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充分肯定社区、群体和个人不仅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的传承者,也是维持环境的重要行动方,尤其是这类非遗实践的代代相传,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作用。另一方面,该遗产项目的申报和保护措施的制订始终以社区参与为基础,同时依靠相关群体和传承人与实践者自行开展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从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实践和集体智慧中汲取了鲜活的经验,乃至转换为遗产表述的要领。

  该遗产项目包括天然矿泉浴与人工药浴两种基本实践方式,依托的是相关社区和群体与其共同生活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环境的持续性互动;既与如何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观念、思想、智慧和经验密切相关,也与如何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遗传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地方知识系统不可或分。例如,其中的人工药浴基础方统称为“五味甘露”,其主药有5种,即生长于草甸的甘露小叶杜鹃、生长于阳山的甘露高山柏、生长于阴山的甘露西藏中麻黄、生长于水边的甘露水柏枝、生长于旱地的甘露大籽蒿;其辅药有青稞、碱花等。施药时可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其他药浴方,也可配以其他辅药。据文献记载,藏药浴能治疗上百种身心疾病,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尤其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椎炎、产后风、腰椎间盘突出症、银屑病等10多种疾病有着特殊疗效。2009年以来,藏药浴已纳入藏族地区的居民医保体系。因而,“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说明,促进与自然和宇宙相关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积极发掘、研究、探索时令、气象、物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形成的影响,有助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医药体系形成功能性互补。至于说到“扎扎实实的社区参与”,申报工作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在后续行动计划中,我们应当继续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可持续性,比如从“医疗保健”促进包容性社会发展,可进一步致力于“培育科学的研究和调查方法,包括社区和群体自行开展的,旨在了解和保护社区、群体和个人视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的医疗保健实践的多样性,展现其功能和效力,并确认其对满足医疗保健需求的贡献”(《操作指南》179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刘志琴]从民俗考察社会思潮

下一篇重磅丨太极拳、送王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含申报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