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兆荣 郑向春]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


作者:彭兆荣 中国民间故事网

 

内容提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并延续的传统,蕴含着人类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如今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的操控中,遗产成为一种被出售的传统,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的群众旅游,为这一传统的出售提供了巨大的消费群。以遗产作为品牌的遗产旅游,一方面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另一方面,旅游者对遗产传统文化的消费本身根植了现代性对这一文化的损害,如何消费传统的问题成为关系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遗产;旅游;遗产旅游;传统;现代

 
一、遗产:一种被出售的传统
 
1.遗产的本原:传统性
遗产(heritage),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总是与继嗣、继承(inheritage)联系在一起,它是从祖先那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附着其上的是关于过去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tradition)其最早的词源可追溯至拉丁文tradere,意指交出、递送,于14世纪出现在英文当中。虽然传统(tradition)在现代语境之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含义就是指“代代相传的事物”,这一含义也普遍出现在16世纪的英文中。传统融入了祖辈的各种智慧、技艺与知识体系,遗产承载了祖辈的这些传统,并以各种“物”的形式,通过继嗣制度、亲属关系世代传承。1983年第一届国家遗产会议(National Heritage conference)中对遗产的定义,体现了其传统性本质:“它是由祖辈保留下来并传给现代,并且希望能继续传承给后代的事物”。(注:National Heritage Act 1983, HMSO, Londan)
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传统分为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其《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两个概念,用于分析复杂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两种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由政治精英、上层士绅、知识分子代表的所谓主流文化的社会价值,小传统是指在地方、村落中形成的民间文化(folk culture)的社会价值。遗产本身包含了大小传统相互依赖与作用的关系。小传统为遗产注入生命力和维他命,遗产正是在小传统这样的民间文化土壤中生成,并且不同地方的民间文化赋予了遗产各式各样的形态,小传统是遗产的本质所在;大传统为遗产注入现代性的价值,赋予遗产以活力,使遗产魅力得以彰显,让遗产从小地方走向大世界。
丹尼尔·贝尔强调,对一种文化的生命力来说,传统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记忆的连续性,这些记忆告诉我们,前辈在面临相同生存困境时,是如何应对的。(注: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指出,传统具有三种功能:1.是使各个真实的或虚假的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或成员资格得以确立或象征化;2.是使制度、身份或是权力关系得以确立或合法化;3.是使信仰、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得以灌输和社会化。(注: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传统的发明》,顾杭等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遗产本质属于传统,相应的,也就具备了这些功能,而这些功能隐含着特定群体对共同价值与制度的认同,这样便将地方性与特殊性赋予了传统,从而使遗产蕴含了对于特定群体存续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遗产传统性的原生形态与扩充形态
就在几年以前,“遗产”还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词汇,安于其所在、所属之处,并不张显其所扮演的角色、所指涉的特定内容。然而,就在短短几年间,人们似乎突然间发现了遗产的价值与用途:遗产能树立形象、遗产能带来金钱、遗产能换来声誉、遗产能招徕游客。于是,各种国际/国内组织,发达/欠发达国家,官方/民间机构,慈善/商业团体等纷纷加入到遗产的立法、管理、申报甚至炒作中来,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遗产造势运动。随之而来的是,遗产的概念在时代、权力、商业等因素操控中,发生了扩充和延伸。遗产原生的传统性被赋予了新的,更为多元的内容。Tunbridge和Ashworth将这种传统性的扩展归纳为五种类型:1.成为任何遗物和遗迹的同义词。例如,法国文化部就对遗产的概念进行扩张,可以包括乡村的洗衣房、小教堂、民间歌曲、话语方式、手工艺;2.任何建筑、区位和地方都能通过“个人记忆”、“集体记忆”和“国家记忆”在今天被附着上关于过去的文化概念成为遗产;3.它已不单单指涉过去的物和工艺,而扩展到无论过去还是当前生产的、积淀了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产品。4.过去的,或是特别的、典型的“遗产地景”或“遗产动植物”能够作为国家、地方的标签或是象征。比如,英国哥伦比亚的“遗产树”或美国纽约的“遗产鱼”,它们都被认为比起其他的物种更为原生和历史更长,可作为一种标志性的遗产代代相传。5.成为基于货品和服务买卖的商业运动,被称作“遗产工业”。(注:Tunbridge,J&Ashworth,G.J: Dissonant Heritage:the Management of the Past as a resource in conflict,Wiley,Chichester,1996,p.1-3.)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上一篇[王宪昭]我国非遗研究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问题

下一篇[石奕龙 艾比布拉·卡德尔]文化主体:遗产内在价值的最核心因素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