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焰]那些从远古河流飘来的珍珠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激情

  祝赞词令蒙古人总是与激情相遇。

  那·布瓦77岁了,说起祝赞词来却是激昂慷慨,挥手抡臂,直至将人们的情绪带到巅峰之上。他会说60多种传统祝赞词,每一次,每一种场合,他都会变换不同的祝赞词,让人们永远感到新鲜和有趣。

  祝词和赞词都是民间存在的朗诵诗,当客人从远方来,主人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请来一同宴饮的时候,当父母或兄弟姐妹来访的时候,或在节日、婚礼、寿庆等盛大的场合,人们要唱长调,也要唱祝赞词。可以给青少年说,也可以给牛、马、骆驼说,可以给活佛说,也可以在葬礼上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对其后代的祝福。一般而言,祝词都是长辈说的,赞词则不分年龄都可以说。

  众人相聚之时,长调如同蜿蜒起伏的流水,让人们浸润在柔美抒情的意境里;祝赞词则像一团燃烧跳跃的火,让人们热血沸腾。

  新疆蒙古族的祝赞词可以囊括生活的大处与小节。《订婚祝词》《婚礼祝词》《马镫祝词》《新毡房祝词》《炉灶祝词》《对晚辈的祝词》《蒙古包赞》《英雄赞》《十二生肖赞》《骏马赞》等等。

  对于马的赞词是其中最丰富和最有特色的。蒙古人对于战马、快马、走马、调皮马等等都会用最美的诗句编织出无数的赞词来赞美它们。英雄史诗《江格尔》中,就有对骏马的如此不厌其烦的赞美:“美丽的脊背,比兔子还健美,/强健的大腿,肌肉凸起/平滑的前胛,紧贴在其胸旁,/骄傲的头颅,高高昂起,/对称的眼睛,发出明闪闪的光辉,/宽阔的胸膛,紧实而雄伟,/强劲的四蹄,像金刚石般紧硬,/八十丈长尾,蓬松地悠然飘垂,八丈鬃毛,闪烁着珍珠的光辉。”

  那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祝赞词的推波助澜、恣意渲染下,变得璀璨耀眼,呈现出诗的激情,画的意境。

  达·力尕的一曲呼麦,仿佛狮吼,仿佛雷鸣。当他宽厚的体魄山一般地站在那里的时候,舞台下倏地安静了。

  这种“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的唱法,驾驭起来极难。

  达·力尕说,如果没有发自生命的激越之情,是不可能唱出呼麦的。

  “呼麦这种发声方法很独特,是妈妈教给我的。那时候妈妈唱呼麦的时候,别人以为她的嘴里有东西在发声,很新奇。”在达·力尕住的地方,会唱呼麦的人极少,因为这种发声方法难度很大,唱不好会把嗓子弄坏。

  这种唱法在新疆蒙古族居民中尚能听到,在蒙古族人聚居的内蒙古地区几乎已经失传。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部的声音,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唱法中惟有蒙古族的呼麦才能做到,所以堪称世界一奇。

  我们聆听达·力尕从胸腔、从喉咙发出的声音,仿佛置身于深山中,山之雄伟、水之潺潺、兽之威猛,回响着在耳畔,叫人不禁生出一种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传承

  “我带了三四个徒弟,而我的心愿是给更多的徒弟教我会唱的长调,让大家都会唱。”长调歌手光布加甫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都有一种传承的渴望。

  他唱的几十种蒙古长调,都是他的祖先一遍遍地传给他的,他要反复地、不断地唱下去,这些从久远的地方传下来的东西,中间是经过了多少情感的演绎、声音的传递,才传到了他这里,多么不易,他要把它们好好地保留,再完好地传递给子孙。

  那木加甫现在有20多个徒弟。像很多民间艺人一样,他有一种使命感,只要有聚会等活动,他都必然拿着托布秀尔来弹唱,给后代听,让后代学。

  “呼麦是我们蒙古人传下来的,我们要保护草原,保护草原上的民歌,我开的‘江格尔度假村’就是给内地和国外的游客表演呼麦的,把这种古老的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达·力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一种执着的心愿。

  传承的工程是自觉自愿进行的,一个民间艺人往往家里都是几代传人,我们接触的民间艺人,就是从先祖那里接过了一代代传下来的接力棒的,口口相传,全凭艺人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去铭记,然后想方设法再传给他们自己的下一代。

  在和布克赛尔的舞台上,来自博州的77岁的巴柴仁和74岁的那达夫妇与61岁的江姑一起表演《江格尔》。那达弹托布秀尔,巴柴仁和江姑轮流说唱,在色彩艳丽、手法多样的演绎中令人眼睛一亮。也让人看到了和布克赛尔之外的蒙古族民间艺术的别样特色。

  全球化的趋势,让文化存在着趋于同质化的危机。《江格尔》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同样会面临“人亡歌息”的危险。因此,《江格尔》的故乡,著名的“江格尔齐”加·朱乃的家乡那仁和布克牧场被命名为“江格尔文化村”。它的使命非常清晰,就是要让今人看到一个被完好地传承与保护下来的《江格尔》的原生态文化。现在,这个村的“江格尔齐”从50多个发展到200多个,分为老年组、青年组和少年组,每年都要进行江格尔说唱以及蒙古长调和托布秀尔比赛。

  徜徉在新疆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长河里,我们会发现,《江格尔》这一浪漫的英雄史诗,它所呈现出的美,是一种无形的磁场,使它得以如此鸿篇巨制地被保留了下来。《江格尔》史诗里,囊括了诗、歌、舞、乐各种门类,运用丰富优美的新疆蒙古族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等艺术表现手段,也显露了先祖美好的初衷。《江格尔》涵盖了蒙古族诗歌、舞蹈、音乐等丰富的艺术门类,多姿多彩竞相绽放,并且被后人日益丰富和发展完善。

  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江格尔》、蒙古长调、祝赞词、托布秀尔等等,人们既可以包容万象地撷取全部,纳入到自己的精神空间;也可以只取一枝,花开独秀。或者,依据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年龄段,来选取,来感受。

  落寞的草原,需要花儿的抚慰,才透露生机;黯淡的人生,不也是有了这些从人类文明的演变历程里萃取而来的智慧的结晶,才不至于陷于空洞和乏味,变得绚丽和具有意义么?

   稿源: 新疆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天山网 2009年12月08日 09:57:19
【本文责编:思玮】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锡伯族历史“活化石”是咋挖出来的

下一篇[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