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郯马五大调代表性传承人杨新儒


作者:柴继田 中国民间故事网


           

杨新儒在教授学员伴奏技巧

  

  郯马五大调,因流行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一带而得名,又称“郯马调”“淮调”“五大调”。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曲演唱形式,其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发表感慨或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间真情,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被当地人誉为“老百姓的雅歌细曲”。

  历经时代的变迁,郯马五大调濒临失传的边缘。2008年,临沂市郯马五大调与日照市的满江红合并为鲁南五大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笔者拜访了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新儒。

  提茶倒水为学艺

  今年69岁的杨新儒家住郯城县马头镇建设街,是如今为数不多的掌握郯马五大调唱法和伴奏技艺的老艺人。谈起早年学习郯马五大调的经历,他印象深刻。

  上世纪50年代,山东临沂当地的人们特别喜欢听郯马五大调。那时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不刮风下雨,人们吃完晚饭就会跑去听五大调。演唱五大调的艺人们一般会在大树下或草棚里摆上一个大方桌,放上小水壶和几个古色古香的紫砂杯,泡上酽酽的马头“大叶子茶”,便开始吹拉弹唱。自幼酷爱音乐的杨新儒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也对郯马五大调产生了兴趣。他说,小时候总去离家不远的胜利街李长义家门口听五大调“演唱会”,那里常常聚集着许多五大调的爱好者,他们敲碟、碗,拉二胡、月琴等乐器,伴着优美的唱腔,吸引着附近的乡邻。

  有时候,杨新儒也学着艺人们的样子哼哼几句,还有板有眼的,艺人们都说他是个好苗子,如果好好学一定能有所成。可是说归说,刚开始却没有人教他。他只好想着法子讨他们的欢喜,看谁的茶喝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再给倒上,毕恭毕敬地端到面前;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偷偷地拿来给艺人们。时间一长,一些艺人就开始教杨新儒演唱五大调,等他上初中时,已经学会了五大调的所有曲牌。

  道具击打并不易

  据杨新儒讲,郯马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共5个曲牌,其中又包括了“五景” “五盼”“七多”“七赞”“八恨”等曲目。他先学的是《淮调》这个曲牌,其中《耕读渔樵》是他最先接触到的也是他最喜欢的曲目。说着他便哼唱起这支曲子,很快陶醉其中:“春光好,春光明媚艳阳天,游春人携琴带酒过前川,但只见桃红梨白开色艳,满荒郊百草排芽色色鲜,一行行绿柳垂金线,野鸟叫破杏花天……”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仿佛就展现在眼前。他说,目前大部分曲目已经失传。

  杨新儒介绍说,郯马五大调的演唱形式主要分为坐唱和群唱两种。坐唱有演唱者一人或二人,与伴奏者围桌而坐,伴奏以三弦为主,其他乐器如二胡、柳琴、月琴等,可增可减。群唱有数人至十数人不等,部分演唱者手持乐器,边演唱边伴奏。郯马五大调的伴奏乐器有吹管乐器类如笛子、箫、笙等,也有弦索乐器类如二胡、四胡等,还有敲击器具类如酒盅、碟子、碗、筷子等。“道具击打的是节奏,不是曲调旋律。碟、碗、筷、盅,任选其中两样都能击打伴奏。”杨新儒说,“别看道具很简单,可要真正学会伴奏却很难。”

  他还说,如果按一天练习两小时计算,目前传唱的16首曲目的击打伴奏法也得两三年才能学会,要达到熟练程度则需要下更深的功夫。“这些曲子的伴奏一路顺下来,两只手到底需要多少动作我也没算过,反正特别多。练到一定程度,击打与曲调浑然一体,到哪个曲调,手指自然顺势击出,这就是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啊!”

  杨新儒说,道具击打时肢体的舞动要具备美感,要达到这一境界,就算有悟性的人没有两三年功夫也不可能做到。“我年轻那会儿刚开始学习道具击打,经常手指练得抽筋,碗筷掉到地上,脑袋懵懵的,歌词全忘了!为了学几个手指的配合,我要练到深更半夜。为了练好每种击打技巧,经常废寝忘食。”

  一片痴心在传承

  马头镇坐落在沂河岸边,明清时代是著名的商业重镇,商贾众多,店铺林立。据杨新儒说,郯马五大调的形成有可能是南方的客商把江浙一代的民歌带到了马头,并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结合才形成的。当时,郯马五大调受到广泛欢迎,许多人自发成立了玩友社、乐合班、同乐会等班社,商家和士绅也经常举办堂会,各种庆典时也请艺人们前去助兴。尤其是一些文人也很关注郯马五大调,喜好自创新词和艺人们一起演唱,从而推动了五大调的创新和发展。在鼎盛时期,传唱的人遍及整个鲁东南,甚至传播到鲁北广饶、日照、连云港和济宁等地。“文革”期间,郯马五大调的传承受到严重影响,辉煌不再,保存下来的曲目只有180首,但据杨新儒说现在传唱的只有16首。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郯马五大调的传承也受到了重视。2009年,杨新儒召集一些五大调的爱好者在马头镇文化中心成立了郯马五大调传承班,成员最大的68岁,最小的46岁。传承班每5天举行一次演唱活动,由杨新儒亲自教授。刚开始资金缺乏,他便自己掏腰包购买伴奏乐器。现在,杨新儒经常带领传承班的学员们深入中小学和厂矿企业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2011年,杨新儒受郯城三中邀请,担任该校音乐班学生的郯马五大调指导老师。他高兴地说:“能够为五大调培养新的传承人,我真是太高兴了!”

  谈到传承的困难时,杨新儒说,郯马五大调的进一步发掘、整理和传承都需要资金支持,希望政府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扶持和资金落实力度,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文化报 2011年07月14日 15:03




上一篇南方傩戏面具引人入胜 密语只能靠代代相传(图)

下一篇[黄树新]桂平杖头木偶戏:文化“活化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