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焰]那些从远古河流飘来的珍珠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江格尔奇加·朱乃  吴凤翔 摄影

 

  当那些或盛装或素服的民间艺人,在你面前高声唱起的时候,那些声音,仿佛一袭绸缎,在你面前闪耀着抖落开来,你除了被征服,别无他选。那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当你真的靠近它的时候,光芒就会照亮你。

  遇见

  遇见加·朱乃老人,是在一个盛大的开幕仪式上,身穿节日服装的他,正被一群民间艺人簇拥着,极为惹眼。人们的敬仰之情也感染了我们,我们跑过去和这位老人合影。

  约见是必然的。我与这位举世闻名的“江格尔齐”(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的谈话,在翻译的口中,传过来又转过去,虽然艰难,却在一个个忽然而有的收获中变成了欣慰。

  “我是为了学《江格尔》,去给王爷的秘书当奴隶的。那时候,我什么活都得干。”加·朱乃老人回忆起当年,依然显得十分激动。

  据加·朱乃老人回忆,他们的祖先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前,有6代人传唱《江格尔》,东归之后,已有9代人传唱《江格尔》,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会唱《江格尔》。

  “那时候,会唱《江格尔》的人很多,我就求着他们唱,然后跟着学。我家里的人都会唱《江格尔》。我的爷爷额尔克台是和布克赛尔夏拉王爷的‘江格尔齐’,会说唱36章《江格尔》。我的父亲名叫加甫,是和布克赛尔敖尔加亲王的‘江格尔齐’,会唱16部《江格尔》,我就跟父亲学会了。我还向胡里巴尔·巴雅尔、夏拉·那生等‘江格尔齐’学习。当时,我们家在和布克赛尔的山里,只有一匹马两头牛,爷爷和父亲就是靠唱《江格尔》维持生活。那时候,到穷人家里唱《江格尔》,他们会送好衣服,富人家会送羊,我的祖先经常去活佛家里唱,靠活佛送给我们牛马羊来度日。”

  加·朱乃老人忽而一拍大腿,慷慨激昂,忽而摸摸下巴,会心一笑。

  “我的父亲是一位英俊的‘江格尔齐’,黑皮肤,大眼睛、高鼻子,眉毛粗黑,声音洪亮,能言善辩。手非常巧,会打铁,会木工活,会做蒙古包,会弹琴、唱歌、跳舞,会种粮食,还是一位神枪手。王爷的妹妹爱慕他,就嫁给了他,生下了我。但是,就在我出生20多天后,母亲就离开了我们,跟着王爷走了。是奶奶和父亲抚养我长大。”

  豪爽的老人,谈锋颇健,他的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一天也讲不完,我们的谈话也就从斜阳尚存,直至月儿高挂。

  从7岁至24岁,加·朱乃为了学习文字,学唱《江格尔》,一直在王爷的秘书乌力扎特家里当奴隶,乌力扎特就是他的老师,他不会背的时候老师就会打他,所以他非常用功。在王爷府里,他还要放羊、宰羊、喂马、劈柴、提水、挤马奶、做奶酪、扫地,什么活儿都要干。

  “我的祖先都唱《江格尔》,所以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从小就想成为最好的‘江格尔齐’。老师乌力扎特用毛笔写下来让我背,我渐渐入了迷,老师给我教了32部《江格尔》。”

  加·朱乃可以连续几天几夜说唱《江格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天山网 2009年12月08日 09:57:19
【本文责编:思玮】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锡伯族历史“活化石”是咋挖出来的

下一篇[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