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


栏目: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作者:陆建洪

  目前,深化教育改革,办出高职特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就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

  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是通过系统的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人才的教育;人文教育是 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目标的教育,核心是培育人文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摆到重要位置,凸显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素质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就是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培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专门人才,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为此,(一)开展人文教育首先要正确把握“人文”内涵。人文素质是指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及由这些知识内化而成的在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基本内容是人文知识,其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灵魂。

  (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制较短,学生在校时间还要接受大量的实践教育,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设立更多通识教育的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培育人文精神,然后再借助于课堂外的隐性教育实现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是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的人文教育之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学生在开展学习、应用、创新技术的活动中,或者是在探索人类精神,关注人的本性的人文社会活动中,能够受到两种精神指引,使得自身的专业技术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

  (三)要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是专门人才得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职业的社会特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高职学生要做到乐岗敬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围绕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开展人文教育,其内容要针对未来从事行业职业的特点,重点开展与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法律教育,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的教育,培育突出职业特点的人文素养。

  高职教育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地把二者相捏合。实验、实训、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工学结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所决定的。重视在各实践环节中渗透人文教育,尤其是抓住学生顶岗实习的契机,利用不同企业的文化给学生带来的强烈体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其他途径上,一是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把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纳入人文教育的总体规划,在校园环境的美化中体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理想诉求。在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关注人文精神的渗透。比如,如何在网络文化中突出以人为本,渗透人与人彼此的关怀,等等。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才能成为现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重要的是要在制定有效措施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三是以课程改革为努力方向。要重点开发整合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职业精神等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课程,通过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等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形成人文教育的基本课程模块。注重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实践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既有利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同时,还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将订单培养企业的文化内容分解在专业教学之中。

(作者系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六种”教育

    下一篇:传统诗教:素质教育的抓手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