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车满宝)近日,甘肃省藏文古籍目录课题调研组在陇南藏族地区发现了9到11世纪的500余部古藏文手写文书,这是继20世纪初敦煌出土少量苯教文献以来,在甘肃首次发现的珍稀手写苯教文书,这批古藏文文献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弘富、保存之完整,世所罕见。
经专家考察鉴定,这批苯教文书采用佛教前弘期的缩写古藏文抄写而成,以传统的梵箧装保存,文字清晰如初,画像色彩艳丽,页面古朴精美。从文字特征、书写形式、遣词用句、纸张用料等方面分析,该文献属9到11世纪的手写本苯教文书,内容多涉及苯教法师祈祷经文、苯教古代各种祭祀仪式所诵经文及禳灾防暴时的咒文和古代藏族社会生活、民情风俗等,对于研究中世纪藏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医药天文、藏族书法艺术及早期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据专家介绍,苯教文化是藏民族历史发展早期所创造的独具本土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形态,是藏族远古时期的主体文化,以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生灵崇拜、图腾崇拜、图符崇拜等为主要内容。公元7世纪以前,藏民族主要信奉苯教,苯教文化是藏族古文化的根脉,也是藏族古代文化发展的成就。到了公元7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起了吐蕃政权,并延续了500余年。其间,历代吐蕃王室采取扶持佛教、抑制苯教的政策,使藏传佛教大盛,苯教发展受阻,诸多苯教文献随之遭受灭顶之灾,或焚烧,或水没,或以“伏藏”之名藏于岩石缝隙中或寺庙建筑之下,只有极少数珍藏于藏族民间。公元11世纪以后,苯教文献的原始写本基本绝迹。但是,苯教毕竟是藏民族的本土宗教,经过几千年的信仰实践,其传统早已融入藏民族的精神世界。在藏传佛教占统治地位的1000多年间,苯教文化作为藏族文化的源头,仍根深蒂固地贯穿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之中,并不断吸收和融合邻近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藏族原始文化。
珍藏于陇南藏族地区的这批苯教文书,由当地藏族群众家族世代相传,秘不示人。为保存这些家族宝藏,当地藏族民众持咒盟誓,世代遵守,历尽艰辛。“文革”期间,大批珍贵文献被毁,当地藏族民众冒着极大风险,秘密将这批苯教文书运至深山老林封存,才躲过浩劫,幸免于难。近年来,专家学者在当地进行田野考察时,专门普查了这些文献,对其作了初步研究和鉴定,这些文献始为世人所知。
有关藏学专家称,这批古藏文珍稀苯教文献承载了藏民族在原始时代的精神文化遗产,见证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可与敦煌文书相媲美的中世纪古藏文文书写本,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抢救——不可复制的宗教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