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抢救比发展更重要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华神秘文化 > 中国宗教文化 >

佛教音乐:抢救比发展更重要


栏目: 中国宗教文化     |      作者:周芳

  在佛教进入我国的同时,佛教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佛教音乐必然本土化。本土化了的佛教音乐在一开始是丰富的,除了有“梵呗”、“转读”、“唱导”等多种诵经形式外,还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曲调和流派。但是,从近20多年来专家学者对佛教音乐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来看,我国佛教音乐整体上萎缩了。基于此,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中的有关佛教音乐文化的研讨应运而生,众多专家学者在重视文化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的共识中,共同探讨“为防止佛教音乐文化的日渐失传,应大力收集、梳理佛教音乐历史文献,抢救、保护佛教音乐文化遗产”这一重大课题。

  智化寺、五台山:昔日多少风采

  2006年,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和山西五台山佛教音乐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体系中。

  “这一事件标志着佛教界本身和社会各界佛教音乐保护意识的觉醒。佛教音乐在近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并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而传承。中国的佛教音乐实际上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乐律学家潘怀素以及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先后造访了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智化寺,之后,他们的学生辈的学者又掀起了对该寺院新的关注热潮。智化寺虽然从规模上来讲并不算大,其声望在北京的寺院中也不算高,但却能够引起音乐学界的不断关注,关键在于这里的僧人们传承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乐曲。

  智化寺建于1444年,为明朝宦官王振的家庙。权倾一时的王振在1446年将紫禁城的皇家乐谱偷出来在自己的家庙演奏,皇家音乐因此开始在民间流传,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智化寺佛教音乐,称之为京音乐。上世纪80年代是智化寺京音乐的鼎盛时期,十几位艺僧曾经到欧洲演出,引起欧洲音乐界的关注,并获得很高的声誉。

  “与智化寺一样,五台山音乐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从元、明时期乐器进入佛事起,五台山音乐就自成一派,被佛教界尊为‘北方派’的代表。”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副所长韩军研究五台山音乐多年,他告诉记者,民国前五台山的青庙(汉传佛教寺庙)就有大型的十寺大法会。在法会上,五台山十大寺庙每庙要出一人组成乐队,参加仪式的伴奏或念诵。另外,在1986年发现的五台山《吉祥会解》的抄本中,有40首左右演唱和演奏的曲牌。从这里可以看出五台山佛教音乐曾有过的规模和丰富程度。

  据了解,“北方佛事”和“南方佛事”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乐器伴奏诵经。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无论北方的五台山、南方的潮州寺庙,还是西边的峨眉山,在佛教佛事中都还使用着乐器,这些乐器既为诵经伴奏,又演奏乐曲,听起来各有风韵,是非常艺术化的。但是现在,除五台山还有少量残缺的佛教音乐保存外,其它地方恐怕已经“变化”了,最起码这些地方已经不使用乐器了。

  曾经的传统只是今天舞台上的表演

  据韩军介绍,最早将乐器引入佛事并自成一派的五台山音乐,经历了初始、成型、完善以及衰微的过程,衰微是从民国初开始的,其后更是每况愈下,这个转变也可以折射出我国佛事音乐的变化。如今,无论是十寺大法会,还是吉祥会解法会,都早已不作,而且连知道这种法会的僧人也几乎没有了。在2007年的调查中,五台山的青庙只有两座寺庙可以做传统的“北方佛事”,而且乐曲也少了许多;在黄庙(藏传佛教寺庙),也只有一两个庙的僧人凑在一起才能做起带乐器的佛事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智化寺。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老艺僧们陆续圆寂,智化寺的音乐已经难以为继,到90年代甚至无法组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智化寺音乐演奏会。1999年曾经以智化寺的名义在北京音乐厅进行的京音乐演奏,其曲目多半是禅音乐,残存的京音乐曲目被按照翻译后的简谱演奏,听起来韵味全无,让那些想听真正京音乐的人们大失所望。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音乐从表面上似乎有重新恢复的迹象,但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把曾经的传统搬到了舞台上的表演,而在佛教佛事的本身并无多大的改观。”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发出这样的感叹。

  抢救和保护,让音乐回归佛事

  “我认为中国佛教音乐亟待保护,而保护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韩军认为,传播和发展是重要的,但不认识传统、不了解规律的发展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近20多年来,学界曾对佛教音乐做了一些事情,如学术交流、组织演出或是创作新曲目,但似乎对佛教音乐本身来说却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佛教音乐要发展,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保护和抢救更是非常重要、当务之急的事情。

  抢救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佛教音乐。目前有必要对佛教音乐做一次彻底的普查。通过普查,在佛教音乐中发现我国传统音乐中仍然“活”着的遗产。同时,深入研究、总结佛教音乐的流派、风格以及风格流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规律,使更多学者对佛教音乐有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为我国音乐的历史填补空白。

  项阳认为,对于民间礼俗文化遗产应进行整体保护,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尽可能不去干涉与改变其生存空间、生态环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2007年,为庆祝智化寺京音乐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智化寺曾举办过第一届音乐节,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会社也前来助兴,诸如廊坊落垡音乐会等。至于当下在智化寺奏乐的几位乐人,他们所在的村庄也有相同乐曲的存在,而且是在相关礼俗中所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抢救和保护的建议,学者们各有所见。但记者在研讨会现场也听到了这样的共识:音乐最终应回归于佛事之中,使当前的佛教音乐更加丰富、法事更具有多样性和艺术性,使佛教音乐真正在它生存的环境中“原生态”地存活下去,使法事成为艺术,从而达到弘扬佛教文化的目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保护宗教文化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宗教与民族的互动: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与纳西族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