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陶立璠]抢救保护羌族传统文化 建设羌族新的精神家园


作者:陶立璠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5·12汶川大地震距今将近20天了,这二十天我们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渡过一个个不眠之夜;这二十天特别的漫长,大家每时每刻都心系灾区,共赴灾难;这二十天,每个人都好像患了电视、网络强迫症,只要有空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视或者电脑网络,观看来自地震灾区的信息,焦急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二十天,每个人也都去捐款支援灾区,但除了捐款,我们还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名从事民族教育的工作者,我特别关心灾区中小学生的命运。看到那么多的学生被埋在废墟之中,看到那么多的的教师在危难之际,心系学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抢救学生,我被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想,有了被拯救的学生,有了这样好的教师,教育兴邦,振兴中华就有了希望和保证;作为民俗学工作者,我也关心灾区传统文化特别是羌族灾区传统文化的命运。温总理在第二次视察灾区时,站在废墟上,不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而且对在抗灾救灾和灾区重建中保护好羌族文化遗产,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做了重要的指示。文物部门已积极行动起来,在征集地震遗物。这在中国救灾史上还是第一次,说明我们的政府在大灾面前有着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认识到文化遗产在灾后重建精神家园中的重要性,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是永远连在一起的。

  地震对羌族文化遗产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据传媒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仅使羌族人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还使千百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蒋彬、侯斌介绍,这次地震不但造成羌族地区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地震对羌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损害也相当严重。羌寨的碉楼、吊脚楼垮塌损毁严重,羌族民居建筑受到大面积破坏。理县桃坪羌寨、茂县的黑虎羌寨、汶川的罗卜羌寨、北川小寨子沟等羌族风格独特的羌寨遭受毁灭性破坏,其他羌族民居也大多数倒塌,几乎毁损殆尽。

  另据说,北川县永平堡石砌古城墙多处垮塌,城门开裂、变形。大禹故里文化风景区的遗址、景点损毁严重。大禹故里--北川的禹里乡禹穴沟有众多的大禹出生地的遗迹,在此次地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勒石村聚居遗址、克枯栈道、青坡门河坝遗址、石棺葬、砖石墓、布瓦羌族古碉楼、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

  另据介绍,北川县的羌族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大禹纪念馆、羌族民俗博物馆、禹羌文化研究中心等文化场馆倒塌,大量文物和羌文化档案资料、大禹研究史料文献被埋或严重毁坏,此外,这次地震造对羌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也产生了影响。地震导致房屋倒塌,大量代表羌族民间文化的器物,如“端公”的法器,羌族服饰、乐器等被埋或遭严重毁损。羌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也有不少人遇难或受伤,会羌语的长者、通晓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如北川的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就在本次地震中遇难。

  在灾害面前,我们不禁想起羌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首先,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羌族的人口只有30多万,但在历史上羌族克是赫赫有名的,他曾经哺育了西南地区十多个民族的形成。文献记载,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谯周《蜀本纪》、郦道元的《水经注·沫水》也有同样的记载。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这些史学家们曾做过充分的论证,此不赘言。

  其次,羌族还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保留图腾崇拜最完整的民族之一。羌族自称“日玛”、“日表”或“如玛”、“尔玛”。“羌”属他称,意为“西戎牧羊人”。历史上,羌族以养羊著称,故羌族与羊的关系极为密切,至今仍保留着供奉“神羊”的习俗。

  羌族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其中以白石崇拜最为突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在羌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火神以锅庄(火塘)为代表外,白石崇拜,羌语称阿握尔,意为白石神,被广泛加以供奉,在羌区无论是碉楼屋顶,还是田间地头都可以见到白石崇拜的遗迹,供奉于屋顶正中最高处的白石神即为天神,和这一信仰相伴的有羌族的英雄史诗《羌戈大战》,这些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三,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节日文化中的“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已经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节日,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这和汉族的“春祈求报”农事活动是一致的。祭山会又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多在神树林一块空坝上举行。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祭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羌年节是羌族的狂欢节,每年十月举行,为期3-5天。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巫师)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登上女神梁子,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为是完全由羌族女性参加的习俗活动,又被称作"羌族妇女节"。

  羌族的民居建筑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他的代表是羌族的碉楼,是羌寨标志性建筑。建于西汉时期的四川桃坪羌寨,经历了2000多年岁月冲刷,据说在此次地震灾害中依然巍峨耸立,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被人们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是岷江流域杂谷脑河畔的典型羌族古堡,这个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筑是两千年前用黄泥、片石建成的,它集数学、几何、力学为一体,显示了羌族这个古老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辉煌。桃坪羌寨外面有8个门,为中国传统的八卦布局,寨子里有311条四通八达的通道,迷宫般地连接着每家每户。当地居民说,通道各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古代发生战争时,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

  碉楼是整个寨子的标志性建筑,目前仅存两座。碉楼为9层,高30米左右,各层四方开有射击窗口,顶楼的钟孔可以传递消息。这种建筑没有钢筋水泥,但却能历经岁月的侵蚀,抗御频繁的地震山崩,巍然屹立至今,它代表着中国羌族先民卓越的智慧和文明演进的光辉。

  羌族的歌谣在羌族文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羌族人民的历史、生产、生活、习俗、宗教、道德和思想感情,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羌族歌谣历史悠久,《后汉书》记载的《白狼歌》,是羌族有史可循的最早的歌谣。羌族歌谣题材广泛,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时政歌、古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应有尽有。

  另外,羌族服饰,羌族刺绣、羌族民间音乐、舞蹈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但是在此次地震灾害中,羌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遭到空前的损害,这不仅是羌族文化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大灾之后羌族要重建自己的家园,传统的民俗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羌族之所以称为羌族,民族民俗文化的烙印深嵌其中,起着鼓舞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大灾之后抢救羌族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民俗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灾区,和羌族人民一起共建物质和精神家园。为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1、要尽快组织学术力量参与羌族灾区的灾后重建。灾后不仅要恢复重建生活家园,更要重建羌族的精神家园。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直根于民间,中国的民俗学者是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乳汁哺育起来的,保护民俗文化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责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培养了众多的民俗学者,众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是其后备力量,应该组织他们对灾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害情况做田野考察,提出考察报告、撰写地震灾害志,提出恢复重建意见和方案;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和传承人现状做考察;

  3、考察、确立羌族地震遗址、遗物,征集灾害遗物,为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提供资料和实物;

  4、提供灾后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灾民的安抚工作。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篇[陶立璠 吴重阳]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下一篇三江侗族建筑群落受关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