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把根留住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准旗成功申报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围老虎、扯皮裤、面娃娃……这些曾经玩过的游戏、吃过的美食你还记得多少呢?也许在记忆中,这些东西只是那个年代里老百姓们最平常最普通的生活写照,但在悠长的岁月演变中,它们已然成为了一种见证时代变迁的证物,弥足珍贵。如今,连同漫瀚调、准格尔传说故事、骡驮轿等在内的23种文化形式,一同被赋予了更为神圣的使命——传承准格尔历史文化、弘扬和推动地区文化发展。这些文化形式作为准旗走出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地区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轿子就是骡驮轿,是以前民间婚俗中的一种迎娶工具,你们别看里边空间小,但在当时,这里面是可以坐好几个人的,骡驮轿现在是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旗文化馆副馆长王美珍指着展厅内的轿子介绍道。

  走进准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记者看到展厅内展品众多、布置精美,展品中有实物,也有对照原貌复制后参展的,还有部分展品通过情景再现等形式呈现,搭配柔和的灯光和音效,以还原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氛围,并借用丰富的图文影像进行介绍和描述,给参观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和体验。

  “展厅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来自于民间。多年来,旗文广局不断努力,在全旗范围内搜集、整理,充分挖掘和寻找这些精神财富,并积极地通过保护和申报程序,不断扩充准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保护准格尔的历史文化”,旗文化馆副馆长张强告诉记者。

  据旗文化馆馆长乔俊峰介绍,近年来,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深入开展,旗文化馆针对准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美术、技艺、医药,曲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特点,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得力措施,严格把关,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目前,准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逐渐步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准旗现已成功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3项,其中准格尔漫瀚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油会等6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民歌、蒙古族服饰等5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准格尔谚语、准格尔剪纸等11项内容被命名为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全旗共有77人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们或在准格尔方言、谚语、传说、喇嘛教史话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以及剪纸、刺绣、雕塑、手工艺等民间手工技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或是准旗特有的传统婚礼、准格尔召经会、油松王祭祀、准格尔召查木舞等传统习俗的知情人和传承人。

  文章来源:鄂尔多斯在线 2013-08-23 17:38:36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篇[钟进文]探寻民族舞蹈的独特动律

下一篇[吴艳]元杂剧:民族交融的艺术表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