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刘芝凤]台湾民族节俗与汉人节俗中的政府行为比较


作者:刘芝凤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有关东螺社的原始社会状况,因先人没有创造文字,无法记录其具体的生活状况。最早记录北斗东螺社、眉里社平埔族、巴布萨族人的文字,是十七世纪荷兰据台时期的人口调查,清代才有了相关的官方文字记载。

  北斗位于彰化县平原的东南隅, 台湾古商城鹿港溪南岸,旧浊水溪北岸。清朝以前,原住民以原始的渔猎粗耕为主要经济形态。据巡台六十七《番社采风图》之“刈禾图”载:“漳邑各番社男妇耕种收获小米禾稻,至七月间定期男妇以手摘取不用镰、铚,淡防各社亦如此”[6]。在北斗镇志中,荷兰据台时期的原住民采取渔、猎、稻、粟的原始农耕渔猎生产方式,居住方面则是:“填土为基,编竹为壁,茅草为屋罩,为防潮及雨水,土基架高,须架梯才能进屋。粟和稻谷置放在屋外数米远的粮仓,可防潮防腐。屋舍外围是圈围,四周种植果木,茂密的剌竹层层环绕。”吃的是糯米和占米。出工时糯米捏成饭团带在腰间,或把米浸在竹筒内,以薪柴煮成竹筒饭。社民亦懂酿酒。一般而言不吃狗肉。其他肉类连毛带皮烧烤,肝生吃,肠熟食,小鱼腌食。服饰上,男子冬以鹿皮为衣,夏以缕缕麻片围绕下身,后受汉人影响,渐改为布衣。妇女盘发用青布包起,上衣短至脐上,下身以布围起,膝下到足裸用青布打绑腿。幼童剃发,到十余岁才留发,婚后四周又剃去。东螺社男女都喜欢穿大耳洞,有人甚至因此而断耳。每年九、十月收获以后,社民赛戏过年。男女老幼穿上最漂亮的服饰,青壮年头上插着五彩鸟羽,一起欢度节庆。社民把最丰盛的酒菜摆出来,大家开怀畅饮,唱歌跳舞[7]。

  以上历史文献和台湾当地史志文献资料足以说明,台中平原一带的原住民是少数民族,而这些少数民族的原始生产方式以及节庆祭祀形式和时间的选择与大陆西南、中南地区的苗族、侗族、壮族、水族等古代稻作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一致。壮侗苗瑶水等民族最早种植的都是以糯稻为主,吃团粑饭;从江县岜沙苗族男人头发至今仍然是四周剪去,留头顶的一撮长发,男女穿耳吊大环,节庆日身穿五彩鸟羽;每年最热闹的不是汉人的春节,而是每年的半年祭或收获祭。即尝新节或收获祭。云南的佤族、基诺族、彝族倮支、景颇族等,古时为了收获祭和男性成人礼,要用头发或胡子茂密的人头做祭奠,在台湾泰雅族中称“锄草”。古百越后裔的傣族、黎族以纹脸、纹身为魂归宗族的标志,且传承至今[1]。

  在荷兰人占领台湾后,为了大量的出口鹿皮,以汉人为“社商”,和平埔族交易。从此,平埔人打破原有的自给自余、丰衣足食的生活模式,与外界接触频繁起来。明末至清朝,明末清初,随郑成功攻占台湾,大量的闽南子弟兵入台转民定居,为生存而想方设法甚至不惜流血械斗开拓家园田产。种种原因,平川丘陵地区的少数民族几乎都被迫迁徙深山。

  这些少数民族丢失田产家园的主要原因有:(1)在泉漳人争夺战中因帮一方而被另一方追杀,被迫弃田产逃离家园者;(2)因不满政府苛捐杂税起义反抗失败,背井离乡逃生者;(3)因汉人与之结为兄弟分田地者;汉人娶其女分田产者;(4)租赁不当失田产等种种原因,古朴憨厚的平埔人最终计谋不过朝政者和奸诈的汉人,被赶进深山形成时今的居住生产生活方式。原来的稻(粟)作生产方式和因稻(粟)作生产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也因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演变,因高山寒冷和缺水,没有了水稻耕作的条件而只能旱(粟)作;因失去田园落荒而逃进深山而只能以狩猎为生。只有传统的祭祀不论时事如何艰难,仍然继续进行。只是稻(粟)作祭祀节日,因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演变成单一的狩猎祭、粟祭节日。

  这个少数民族也因几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原本在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调查时还有92户386人的北斗平埔族人,已在现今的少数民族族籍中消失。据传,一些人改为汉族,一些人因通婚容入其他民族。据《北斗 镇志》载,台湾光复以后,原迁居到林仔城(后改为蓝城)的平埔后人,只能从姓氏中寻找到东螺社的丝丝踪影。现在村中的豹、宇、茆、乃、坠诸姓都是东螺社的姓,而村民们大都兼有平埔人与汉人的血统。至于东螺社的祖居地北半地区,据镇志编纂人员调查,早在日据时期的昭和五年人口统计中,北半街只有女2人;西北半,女1人;北势寮女1人,无一男性[8]。

  由引可见,台湾少数民族现今传承的节日习俗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灾难的历史渊源。

  二、台湾汉人神灵巡境的内容与背景分析

  绕境(菩萨巡城)习俗,在福建、台湾乃至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都十分盛行。绕境,即抬着信仰对象(如妈祖、关帝等神灵)绕城内各大街小巷巡城一遍,有拜托神灵巡视全城,镇宅(城)保护人畜平安、驱邪逐疫之功能。

  1. 台湾神灵巡境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台湾地区一年中最隆重和热闹的节庆日与福建一样,承续的是古越以神灵祭日及原始农耕重大节气为节期的节庆习俗。一般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只是通常自家过,家家户户团圆、宴餐。全民自发参与、有热闹隆重的公共节庆活动的节庆日多是神灵祭日和与原始农耕节气相关的祭日。如正月初九清水祖师祭、农历二月初二玄天大帝祭、三月二十三妈祖祭、五月初五水仙祭(屈原、伍子胥、临水夫人陈静姑等死时与水相关的古代名人)、六月十九观音祭以及关帝祭等民间民俗神灵祭日。

  妈祖祭是台湾全岛每个县都有的庙祭。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化羽升天,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境祭典活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促进彝族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下一篇[郑晓]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