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贺学君]中华多民族民间叙事诗谫论


作者:贺学君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在中华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叙事诗占有重要的一席。然而长期以来,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相关的理论探讨,一直相当薄弱。本文拟就有关问题略论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首先一个问题,是关于民间叙事诗的定义。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国际(主要是欧美)学界研究叙事诗基本上是以史诗为对象的,他们的定义大多缘此而发。例如,文齐斯得认为:诗人要是置身物外,把他己身以外的那经验的世界都表现出来,就是普通所谓的客观的方法,其结果就成为叙述的诗或称史诗”[1]在这里,叙述的诗史诗被看做是同一回事。很显然,这样仅从诗人与叙事对象的关系(态度)来界定,是太过空疏和宽泛了。哈得逊在此基础上前进一步。他认为,诗人置身物外的客观的诗,其实包括叙述类戏剧类,而前者又含有音节的故事史诗两种,并特别指出,有音节的故事,在严密的定义上说,是表明用小说的笔调叙述一段故 事。其取材则是武士的放荡,骑士战斗,冒险,邪术,恋爱一类。[2]司克特抓住有音节的故事继续探索,强调这一规定使叙事诗史诗的专门的规则而得到自由[3]他们尝试将叙事诗(“有音节的故事”)与史诗进行区别:内容——从重大庄严到惊险俗常;形式——走出史诗专门规则, 使用小说的笔调。司克特还认为,叙事诗并非绝对的客观,它其实是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同时,其中的故事也应是有头有尾的。笔者以为,这体现了对叙事诗更为真实的认识。但在具体研究上,西方学界主要还是集中于史诗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富,已经进到类型、结构、程式等相当深入的层次,其相关理论在国际上似乎成为经典一直被沿用。不过这些理论虽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不少矛盾,特别是不能完全适用有音节的故事型的作品。

我国学界关于民间叙事诗定义的探讨也歧见颇多。大体而言,上述国际学界的几种见解均有反映。王松在《傣族诗歌发展初探》[4]中是这样定义的:凡是以诗的形式 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郡应该说是叙事诗。这可以说是最为宽泛的一种界定,它将史蒋、韵文体的神话以及颂歌、祭歌、气候歌、生产歌、习俗歌等等统统归入其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1986年版)“民间叙事诗条称:它是一种具有比较完整故事情节的韵文或酸韵结合的民间诗歌;叙事性是其突出特点;内容主要有创世英雄婚姻爱情三类。虽然明确提出了叙事诗要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是把创世神话、史诗都包括在内,也是一种广义的认识。乌丙安的见解与此相仿。他在《民间文学概论[5]中,把民间叙事诗定义为以口头诗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有一定人物、情节的故事为内容特点的歌谣作品,并把更诗勇士歌”(英雄歌谣)一并归人。这种见解认为,叙事诗除韵文形式和叙述事件之外,尚需有情节,有人物。这就将那些只有叙事而缺乏情节、人物的颂歌之类剔除出去,不过仍未能把它与史诗及韵文体的神话区分开来。钟敬文在自己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6]里,尽管也 将史诗叙事诗合为一章,指出它们都是民间诗歌中的叙事体长诗是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韵文故事,但已经开始关注二者的区别,认为叙事诗应专指产生在阶级社会里的作品。自此人们对叙事诗的认识,由宽泛空疏转向严谨深入。循此思路,陶立瑶的《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7]一书,不仅从作品产生时间上进行区分(他认为,叙事诗产生在奴隶社会末期和整个封建社会”),而且进一步强调叙事诗应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认同这种认识,李惠芳在《中国民间文学》[8]中,将民间叙事诗列为专章进行论述,同时又引入创作主体,提出作品在客观叙述的同时,也委婉地表达歌唱者的内心情感1992年,姜彬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大词典》,把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和民间叙事诗分别单列条目,确立了各自的独立地位。它还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上进行区分,认为叙事诗所叙大多为反奴隶、反封建婚姻制度的青年男子爱情和反对阶级压迫、反对民族压迫斗争的的事,因而较少神话因素。这样就将只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表现特定历史内容的史诗和韵文体神话区划出去,使叙事诗的内涵变得日益明确。

笔者赞成这一见解,认为民间叙事诗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一种诗歌类型。它不是静态的,凝固的,而是有着自身的生命运动。就内容而言,它主要讲述人类告别童年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现实生活,早、中期一些作品虽还带有一些神话传奇色彩,但重心已落到人世间;这种世间性,随着时问的推移,愈益加浓,加重。就传承表演而言,它对传承人以及演唱的时间、地点、情境,一般没有特殊的要求,比较自由灵活。这两点,使之与韵文体的神话和史诗清楚地区别开来。后二者,不仅所反映的时代(神话传说时代、奴隶制时代)要比叙事诗早得多,而且对传承者以及演唱时间、地点、情境,都有特殊的要求,显示着一种庄严性、神圣性,不得自由而为。就艺术而言,韵文体的形式(必要时亦可辅以少量散文说白)、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它的三项基本要素。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故事是叙事的核心,韵文则是它的外在标志。这三项缺一不可,它们的共生合成了叙事诗的有机形体。这种不可分割的有机合成体,又使它同那些只具备某一项或某两项要素的叙事诗的诗歌,如颂歌、祭歌、气候歌、生产歌、习俗歌等很容易区别,从而走向真正的独立。如果通俗一点讲,民间叙事诗就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叙述人世故事的诗歌,也可简称故事诗故事歌。我以为,这样界定与阐释,体现了对既往成果的继承,也显示着认识的积极深化。本文将依照这样的观点,对中华多民族民间叙事诗进行一番粗略的考察和审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本文责编:王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让民间艺术永盛不朽之花: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的讲述

下一篇[柯杨]简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开发及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