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传承
“县上希望我能把打花鞭编排成舞蹈节目,将这种民间舞蹈继承发扬下去,但当时只有这么几个简单的动作,也没有固定的理想的配乐,所以难度挺大的。”2006年9月中旬,县文化馆干事李宗钦从杨生泮那儿学完打花鞭3天后,将学到的基本舞蹈动作教给了舞蹈教师闫惠琴。
1965年出生的静宁人闫惠琴毕业于平凉师专舞蹈专业,现任教于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她自幼能歌善舞,受家庭熏陶,经常参与民间艺术活动。
刚从李宗钦那里转学来的打花鞭太简单,而打花鞭平时没有音乐,只是辅以锣鼓和哨子。闫惠琴就试着将其改变成舞台戏,配上了钢琴弹唱。“要体现本土乡间原生态的特色舞蹈”,她亲自设计“农村姑娘”穿着,花棍装饰。《快八步》、《慢八步》、《洞宾曲》、《对花曲》、《一杯子酒》和《扬燕麦》,在打花鞭舞蹈的这些传统伴奏、伴唱乐曲当中,闫惠琴挑选了静宁当地流传甚广的阿阳民歌《一杯子酒》。
2010年6月23日上午9点,在静宁县平凉机电工程学校5楼的排练大厅里,闫惠琴正逐个纠正着学生们“打花鞭”的舞蹈动作。这是她4年里培养的第二批打花鞭舞学员,她们正在为7月末的第一次登台做准备。
从2006年10月开始,闫惠琴就从自己任教的技校幼教专业在读学生中挑选打花鞭的继承人。
在2006年年底兰州举办的甘肃省民间舞蹈大赛上,16个技校学生组成的业余舞蹈队表演的《打花鞭》获得二等奖。“演出之前我们排练了半个月,从100名学生中挑出16名按音乐旋律编排了大型舞蹈,设置了剧情和辅助道具。”
“新改造的打花鞭在丰富舞蹈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改进表演队伍的造形变化,同时配以创作的音乐,使打花鞭的形式与内容更加协调、融合,既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王华说。
“现在农村爱好打花鞭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要想更大范围地在群众中把打花鞭普及推广、传承下去,靠学校里的学生远远不够。首先音乐要改,可以借鉴流行音乐的风格;其次动作要简单易学,更时尚动感,把花鞭作为运动健身的道具。”闫惠琴说,由于学制只有两年,第一批学生现在都已经毕业两年了,很多也不再跳“打花鞭”舞,只有两个留校工作的学生还在协助闫惠琴培育新学生。
杨生泮告诉记者,打花鞭具有明显的群众体育性质。当群众表演鞭舞时,全身各个肢体部位都在运动,自然而然地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考虑在中老年中推广开来。现在面临的冷落,“一个是宣传认识不够,再一个就是缺少组织。”
■文 本报记者 郑志成 见习记者 刘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0-07-08 09:12
【本文责编: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