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公约》十年 传承从大师到个人


作者: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成都商报讯(记者 张舒)为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暨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纪念大会”于昨日至本月16日在成都召开。《公约》各缔约国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计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是《公约》早期缔约国之一

  大会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个十年”为主题,围绕五大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互动,回顾《公约》产生的历程,总结履约经验,探讨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对提升国际社会对《公约》意义、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论水平,为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会议将最终形成题为《成都展望》的成果文件。

  据了解,2004年,我国批准《公约》,由此成为《公约》早期缔约国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认真履行《公约》的态度,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公约》原则和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并且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四川省和成都市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堪称典范。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秘书处紧密合作,四川省和成都市已经连续三届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及国际论坛。

  此次大会是唯一覆盖全球的国际论坛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1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或即将举办60多场庆祝《公约》通过10周年的各类活动。此次在中国成都召开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上述众多活动中唯一一个覆盖全球范围的、以“《公约》第一个十年”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另外,此次大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度参与并主办的纪念《公约》通过十周年的活动。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介绍,中国的“非遗”保护,主要通过全面普查,建立起国家名录保护体系和国家传承人名录公布制度。同时,从“非遗”项目的丰富性、独特性出发,探索和实行抢救性保护、原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等不同的有效保护方式,并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后“非遗”保护要积极推进建立健全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

  嘉宾访谈

  “就像简单到衣服上的一个饰品,也可能成为传递某种非遗文化的载体。”

  ———克里斯汀·库蒂马

  “在非遗的传播中,有时过于强调技艺大师,而年轻人对非遗是否真正有兴趣,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爱川纪子

  非遗是每个人的非遗 不单是大师的非遗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成都商报 2013年06月15日04:19
【本文责编:CFNEditor】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珠算非遗保护形势严峻 专家称纳入校园课外活动

下一篇[马知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