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樊传庚/杜靖]平调丝弦大鼓及其传承艺人的调查


作者:樊传庚/杜靖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摘要]平调丝弦大鼓是传统说书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鲁南地区。从传统与变迁理论视角出发,本调查报告记述了这一艺术样式的起源、结构、演唱曲目、传承以及传承艺人的生存状况。期望通过此文引起人们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重视。

[关键词]平调丝弦大鼓;传承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5)04-0063-06


尽管现在还不能从理论上断定,说书这种大众娱乐活动仅仅发生在传统农耕文化的背景下,但中国社会近二十年的现代化变迁运动的事实却证明,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正日渐衰微。而在现代化进程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带,它早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1999102728①,我们穿过沂州平原上的无数个村落,到达了民间说书艺人林清玉先生的那座草房子里。林先生②在那一带是有名的说书艺人。不论在审美、娱乐,还是教育上,他影响了不止一代人。林先生这样的民间艺人,在他们艺术活动的黄金时期,在民众的心目中他们是才子,是艺术家,而现在,一个影视艺术普及的时代,他们渐渐退缩到一个幽寂的角落里,没有人会记起他们,他们正悄无声息地一个接一个地消失。

一、村落与社会环境

林清玉是山东省费县新桥乡大官庄人。该村位居新桥乡政府所在地石桥村东南四公里处,与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镇相毗邻,距临沂市25公里。据现年37岁的村主任李彦明介绍,该村现有耕地4100亩,人口2325人。该村主要由刘、林、李、梁四大姓构成,其中刘姓最多。基本上,四大姓(家族)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村落建构的历史。

1992年,村委会在村子的西北角通往乡政府的大路边立了一块碑,上写:

大官庄村:清代康熙初年,梁姓由万良庄迁居此地,取名梁善庄,后为旺盛吉利,改名大官庄。

但据林先生说,早先叫东丰盛庄,且有姓官的居住过。

村子西部和西北部是个连在一起的石岭,村子就位于石岭的低缓处和下部,房屋一排排的向东南方向展开。村子西北角设有联小一所,东南部有一自然形

成的水汪,水面有五亩之多。水汪的周围是全村人的菜园。村落的西半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主街,主街两旁分布着该村十几个小商店。大官庄村近些年设有集市,阴历“二七集”,规模不大,多经营农村生产生活所需之物。集市就设在主街上。这条街道两旁的房基地被村民看好,房子比较起其他街道两旁的房屋来说,建设得也要好很多。能够在这条街道两旁争取或购买到房基地,除了经济利益的盘算外,也常常表达出村民的多重身份的文化象征意义。村前便是那一大片村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看上去绵绵茫茫,形成一个很大的“湖荡”(当地人对成片土地的称谓)。黑土地的南部边缘,距村子5里处有一道东西向的石岭,名叫砚台岭。在砚台岭下(北部)自东向西有一条小溪,如今常年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枯水状态,只是在雨季里,才见溪水流淌。在村落的西南方向约数里,也有一条小溪,流水终年不息。溪流自西北而来,傍着砚台岭的西麓向东南流去,注入祊水,而后再汇入沂河。也许今天的村民们并不知道,或者不太关心,但在当初建村时,明显地考虑到了风水因素,因为村落与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整体布局。据推测,村子西北部的岭是主山,又西北60里外的蒙山是祖宗山,而后是泰山,而后为昆仑山,村落的风水来源当归属我国古风水理论三大干系中的中干。(何晓昕、罗隽,1995150)前面的砚台岭为案山,又南三十里外的艾山(距临沂市西20里处)为朝山。两水夹流,西南为水口。明显地,该村落遵循着“背山环水”这一营造模式。按照村落命名的一般规律,“大官庄”这个名字应该意味着该村出过官员,或与某位历史上的官员相关,但查遍清光绪前的6部《费县志》,也没有找到答案,而该村村民又对此茫然不知。或许真如村碑文字所记,这村名的由来是出于一种理想:出做官的,旺盛吉利。村庄在更改自己名字时是否考虑这砚台岭的名字和村落的地理风水?如今的大官庄人并不清楚。

大官庄4100亩土地绝大部分是黑土,余者为村庄北部、西北部的一些贫瘠岭土。村南的黑土原先是一片茅草荒,有的地方夏天有积水,但经过上一世纪70年代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和80年代中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的管理,现在已平整如掌。过去这块土地主要种植谷子、高粱、大豆,产量极低;现在的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地瓜,这是村民的主食。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子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用老百姓的话说,“粮食吃不了。”该村人均收入,政府的统计数据为每年人均收入2000元。但是,村民告诉我们,仍旧不够花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没钱花!”

大官庄没有通柏油路,只有两条沙子路,一条联系乡政府所在地,另一条联系周围村庄,此外,还有若干条自修的土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大官庄村处于费县的最东端,在政治区位上处于边缘地带。而在经济上也处于边缘状态。那些原属临沂县的村落由于添了公路,而且靠近位居全国批发城前三位的临沂批发城,现在经济条件大大好于大官庄。虽然市场“看不见的手”已伸到这个村子,但刚刚开始。照林先生的话说,处在夹旮旯里,赶不上临沂地儿。林先生的口气里有些羡慕。前些年,大官庄村年轻的农民,在农闲之余多外出从事建筑业,但近几年来,他们被迫从外部漂泊的市场上返回到宁静的乡村社会。“玩龙玩虎,不如回家玩二亩土。”土地仍然是他们的生存之根。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税的减少直至取消,加之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当地的人们对农业生产的热情明显高于从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

下一篇[叶舒宪]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