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史话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锡诚]转变理念正当时──有关文化理念的再思考


作者:刘锡诚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重表演艺术的倾向

  从政府的层面说,我们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及其理念,但从几年来我们的实践来看,却又并没有完全转变理念,或者说,我们的保护实践与联合国的理念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譬如,我们比较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表演艺术形式”部分,而对像第三项(如属于民俗的礼仪和节庆活动)、第四项(如图腾信仰、民间信仰)、以及文化空间(如庙会祭典中俗神崇拜)等涉及意识形态的领域,则更多地持否定性态度,这不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的理念不符,而且仍然在坚持一种非唯物史观的文化观。在第一批国家名录的评审工作接近尾声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令人震惊、又引为教训的事情:一个经由省级专家组通过签字、由省文化厅报到文化部、国家专家评审组也已通过评审的民族民间叙事诗项目,却突然有一位省级领导干部出面干预,使这个讴歌民族起源和民族图腾的民族长篇叙事诗项目,由于他的干预而被拉了下来,从而湮没无闻。也许这位领导干部是出于好心,但他却没有办好事,这件事所显示的实质,是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共产党人所崇尚的唯物史观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重视表演艺术形式而忽视或轻视民俗生活和礼仪、忽视或轻视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等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长期以来固守的文化理念,这种狭窄的、多少有些误谬的文化理念,还多多少少残存在许多主持其事的文化工作领导干部的头脑之中。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而珍贵的“民间知识”,如天象、农耕、田猎、游牧、航海、历算、风水、强身、祖先崇拜及民俗仪礼等,曾经养育了我们一代代中华子孙,积累和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但遗憾的是,这些领域却很少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关注和发掘。不久前,在一次中医界讨论“非遗”的会上,听到中医科学院文献所柳长华所长说,主管“非遗”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在巴黎看了外国的和我们的文化后,深夜给他打来电话,说我们申报的古琴和昆曲,都还是些小玩意儿,并不足以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一批我们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的传统医药!(大意)这说明,领导层面文化理念的转变是多么重要!回忆2005年参与起草《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的时候,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在我们这些所谓专家的头脑里也还是非常朦胧的,大家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民间知识”的类别名称,中医、针灸应该算是非物质文化。那时,连中医药管理局的同志们对中医药保护和申报“非遗”名录也还并不是很积极的,时隔两年,现在,传统医药已经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宗很大的、理应尽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了。这说明从领导到学界,大家的理念都在转变之中,理念转变了,我们的实践也就能逐渐地比较切合实际了。

  是生产,还是传统文化?

  再说说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过去,传统手工业是在轻工业部、二轻局的管辖之下,只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生产,从合作社到国营工厂,从国营工厂到个体,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都是以换取外汇多寡为标准,而并不将其看作文化,没有把靠口传心授而得以传承和传递的手工技艺,从手工业生产中提取和突显出来;在这一领域中,文化主管的部门及其所属研究机构,从来是缺席的,既缺乏这些方面的专业人材,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几十年来,尽管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所走过的道路是坎坷曲折,风雨飘摇的,许多珍贵的技艺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现在还存活着的,也因种种原因而呈现出衰微的趋势,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状态,传承断档和技艺消失的信息时有所闻。现在,传统手工技艺这一块的“非遗”保护已经初步铺开了,各方面专家都动员和团结起来了,积极性很高,是一件大好事。在工艺美术方面,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主持评出了几批工艺美术大师,在这些具有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员中,有一些是对传承传统技艺有贡献的传承人。今年早些时候,文化部和商务部又联合发表文告,宣布“中华老字号”的保护就要进入“非遗”保护的范畴,号召和规范老字号申报国家名录的工作。在大城市里面有大量的“中华老字号”,有很多已经失传了,有些还具有生命力。笔者以为,老字号里面的手工技艺大体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制造业领域,如织造业、酿造业、手工艺等;一部分是饮食文化领域,如菜系、糕点、小吃等。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可贵的传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饮食文化老字号究竟是应归到哪一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呢?大家颇有分歧。我个人同意这样一种见解:除了技艺比较复杂的项目(如全聚德的挂炉烤鸭和便宜坊的焖炉烤鸭等)理应归到传统手工技艺类里外,其他技艺相对简单而又与民俗生活联系密切的项目(如北京的豆汁等),也许置于民俗类里去更为恰当一些。这类问题,还有待文化部或商务部组织专家专题论证。说到底,传统手工技艺问题的核心,在于仅只是生产,还是传统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本文责编:思玮】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乌丙安]在哪里哭倒长城并不重要

下一篇[萧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及其思考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