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第4篇(音乐专业)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音乐教育知识 >

音乐基础知识第4篇(音乐专业)


栏目: 音乐教育知识     |      作者:佚名

关键词: 音乐; 艺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108-01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目前,许多教师顺应潮流,把牧童笛、口琴、打击乐及国外的“先进”教学法引进了课堂,改变了以往纯教唱的传统模式,课堂显得十分活跃,学生也蛮有兴趣。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就清楚了,在有的学校,教师只图课堂热闹,花色品种俱全,而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发展能力。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可说是从小学至大学“四世同堂”。一些教师被“一齐唱、一齐奏”的现象所蒙蔽,全班都会唱歌奏乐,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实际上是学生模仿能力、听觉、记忆能力的种种表现。深究其因,这仅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完善”,严格说来,许多学生通过电视、广播、录音等传播媒体听来的音乐比课堂上学的多,因此,这并非是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识谱、音准及其它音乐基础知识的结果。

我们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乐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通过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延续性教学,应有以下收获:

一、解决学生变声期的困扰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进入初二年级(由于生理的正常现象),认为自己的嗓音很难听,还学什么音乐,因此,容易产生出“逆反心理”的淡漠情绪。在这个阶段,运用对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的趣味教学,通过听音练习、改错练习、改编曲调、背写等学习过程,再配以适当的器乐、打击乐的活动内容,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

二、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老大难”。有些教师认为初中教学主要解决音准问题,有的则认为是解决识谱问题。笔者认为,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于自然状态下的延续性教学,学生知识的积累,应该是延续性、系统化的必然结果。

三、打通欣赏音乐作品的要道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利用乐谱辅助欣赏。学生可利用掌握了的基础知识,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工具,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四、增长学生学习器乐的愿望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尽快地掌握对器乐的操作技能,丰富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在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实际价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五、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做不同节拍的曲调练习,改编曲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体验其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与想象,再用动作、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这类创造性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此类练习活动,可贯穿于歌唱、器乐、欣赏教学之中,与它们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对人的情感与音乐表现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六、引发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

通过对节拍形态、旋律形态、曲式形态、调式风格特征的理解,可引发出学生体态表现的欲望,也只有在学生自己已掌握知识的经验中引发出来的体态表现,才可能容易使学生倾注热情的、最自然的和最有效的音乐概念的形成。

普通学校的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虽属理性与技能性内容,但毕竟是艺术教育中的理性与技能性成份,应该在艺术性的统帅之下进行,既不能象学数理化那样偏重于概念,逻辑、计算,也不能象工匠授徒那样“重技轻艺”,搞成机械性的操作,也不能似语文教学一般过分倚重于语言文字的阐发,而是必须着重于艺术性的特征。

在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个性特征”这三方面来进行探索。

知识结构:要求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节奏、音高、力度、音色、曲式等方面的知识得以深化,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培养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

智能结构:在音乐活动中,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以及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音乐基础知识第3篇(小学音乐理论知识)

    下一篇:音乐基础知识第5篇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