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与认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校长学苑 >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与认识


栏目: 校长学苑     |      作者:彭钦畇

校长领导力是指校长在课程实践中吸引和影响教师及其相关者实现改善学生学习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课程质量的领导品质,体现了校长的领导素养和领导智慧。校长对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过程就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历程。校长对人的发展与课程教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是直接影响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最核心的能力。
对校长课程力的研究和重视,表明了我国实行课程改革的艰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艰难。提出素质教育初期,各个学校大搞课外兴趣活动,并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而课堂教学仍是故伎重演,我行我素,“应试”不改。一些专家、学者发现这是外表的华丽,而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后来便进行课程改革,其目的是想通过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确立,办学行为的规范等要素中,变“应试”为“素质”。但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大多数校长不敢懈怠,眼睛盯着分数,手里攥着考试课程,引领全体老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编制习题搞“应试”。因为分数不好看,校长颜面无光。因此,近两年来提出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其根本就是要把校长的注意力和精力从“应试”教育中转变到对课程观念的建构,课程设置的执行、课程内容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的实施、校本教研的引领上来。我想这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因为校长和教师的精力放在了对课程的解读、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对课程实施的执行、评价,以及对课程文化的建构上,想搞“应试”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了。
那么怎样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我认为应注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即“关注人的发展,提高课程价值领导力”、“编制课程计划,提高课程资源整合力”、“深入教学一线,提高课堂教学指导力”。
一、关注人的发展,提高课程价值领导力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师生发展。可见,学校教育在纷繁的社会元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肩负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希望。因此,校长的心里要装着人,要关注人的健康发展。学校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首要途径是靠课程这一施工蓝图来实现的,校长对课程的领导是校长的重要职责。要提高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首先要提高校长的课程价值领导力。所谓校长课程价值领导力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长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和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能力;二是校长把自己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认知转化为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人才观的能力,即用校长的人才观来统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可以说对学校课程的领导首先是价值思想的领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学校发展的美好愿境。学校好比是一艘大船,校长是舵手,老师是船工。学校发展的愿境就是大船到达的彼岸,只有当船工知道了为什么要划船,为谁划船,怎样划时,他们才会尽力而乐意地去划船,这就是课程价值思想的体现。
去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校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认真真、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办好学,坚定教育思想和信念,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校长至高无上的追求;要着眼学校建设和发展,不负时代使命。试想一个缺乏课程价值思想的校长,怎么能够引领全体教师建构正确的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开发课程资源以及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的评价呢?爱因斯坦说过:“仅凭知识与技术不能给人类的生活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倡导者和力行者置于客观真理发现者之上。”这就要求校长切实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静下心来办学,真真切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急功近利,不心高气傲,多一点平淡,少一点浮华。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明晰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想,用教育家的思想办教育。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灾后重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属城郊结合部,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根据学校的地域环境和师生资源特点,我们明确地提出了学校办学理念是让教师获得成功的幸福,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办学思路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关注生命、和谐发展;办学思想是创设人文环境,坚持全面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保证教育质量;创建特色学校,践行生活体验。培养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言行智慧、热爱生活的学生,并以此统领学校各项工作。我们开展“生活体验教育”,努力践行生活课程、生活课堂和生活德育。
二、编制课程计划,提高课程资源整合力
此次课程改革中一大突破与创新之处在于实行的是国家、地区、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课程权力,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课程责任。其中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具有整合课程资源、编制学校课程计划。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即是将校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以及对校外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无论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课程资源都具有多样性,既有来自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文字和实物的,也有活动和信息化的等等。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各类功能室、实验室、运动场地、学生食堂、住校生公寓,花草、树木、文化景观、种植园区等。校内的人文资源:如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社团组织,校风班纪、教职工工作态度等。学校活动资源: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整理卫生,社团活动,升降旗仪式、教师教学、工人劳作等。
校内资源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资源,因此,校长在整合课程资源上,首先要充分整合、开发并利用校内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自然资源。如我校之所以开展“生活体验教育”,就源于我校周围有着较为丰富的校外资源,目前东有天邑公司、老县城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南有新源监狱、桃子园新城区;西有植物园区、敬老院、鹤鸣山;北有梁坪部队、高堂寺等。
无论是校内资源还是校外资源,要最终成为课程资源,都需要在校长领导下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课程价值思想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以及师生潜在的素质能力,对所有资源根据学校的课程计划及课程模块加以筛选和重组。筛选和重组的过程就是整合的过程,筛选和重组的能力就是整合力。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目的性强,针对性高,而且必须经济适用。这就要求校长不但要具有整合利用课程的能力,还要努力使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活化。
课程计划不是课程表,它包括:“学校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时方案”、“实施建议”、“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七个部分。这个计划对于每一个学校来说是唯一的,因为课程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特点、校内外课程资源等因素来制定,就连“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各学校也不是一样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修养,是校长的精神长相

下一篇:校长课程领导力之我见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