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练习的批判与辩护(2)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教师学苑 >

对练习的批判与辩护(2)


栏目: 教师学苑     |      作者:钟启泉

在新的学科教育模式的开发中,应当认同学生是“主动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消费者”的身份,寻求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有意义练习”的设计。“有意义练习”的设计归根结底要同学科教育的转型联系在一起。以日本的学科教育为例,借助学科教育目标的“层级化”,保障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各种技能,如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知识及其价值。这种“层级化目标”同我国“双基论”背景下的“知识点”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是“育人”的学科教学,后者是“育分”的学科教学,泾渭分明。两种不同的学科教育模式,决定了截然不同的练习设计思路。“有意义练习”应当倡导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作业,避免灌输与强制、过重的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自信丧失。

开放性作业。儿童的学习并不是单纯读书,而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一盎司的经验胜于一吨的理论”。因为,任何理论只能在经验之中产生,才具有可能确证的意义。杜威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唯一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情境之中”。“做中学”的“做”,亦即在如何保持杜威所说的“非制度性教育与制度性教育之间、随意教育方式与有意识教育之间的均衡”之中。我们往往指责“制度化知识”或是“学校知识”的问题,但“借助相对开放的自由的学生作业活动,从而使之获得两者之间的均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我们应当思考的。

自主性作业。按照波兰教育学者奥根(W.Okon)的界定,“自主性作业”必须满足如下前提条件:一是所出题目儿童能够理解;二是在选择原理性知识加以运用的场合,必须是儿童需要作出某种程度的努力;三是练习题的解答不得假借他人之手完成;四是要求儿童对自己的答案作出自我检查、自我监控。

探究性作业。日本教育学者上田熏认为,作为“探究学习”中的“探究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视野,问题能够进入儿童的视野。二是困惑,正如杜威所说,“困惑是思考的不可或缺的刺激”。困惑使得儿童不能不作出思考。三是未定,即难以简单地得到现成答案的问题。正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儿童才会思考自己面对的现实的意义,产生自己的见解。满足了这三个条件的问题,才能构成理想的作业活动。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荣誉所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教学案例一则:老师应如何应对这样的课堂?

下一篇:自主学习的内涵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