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教师学苑 >

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栏目: 教师学苑     |      作者:陈大伟

课堂上主动举手,实质是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为什么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越来越低呢?
 

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身体尽可能向老师面前靠、小手伸得长长的并不断晃动、嘴里大声嚷着:“老师,我来!我来!”小手密密麻麻,有人形容这是生机勃勃的“森林”。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小朋友遇到的问题很多,纪律和规范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老师要求举手“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手肘放在桌上举直”使许多小朋友受到限制,但举起的小手依然很多,未必生机勃勃却也还是“森林景象”;到小学高段、初中,“森林”开始演化,大多数学生不再举手,举手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了,有人形容这是“稀树草原”。笔者先后两次到一个班听课,明显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一年以前,这个班的老师很累,因为大家都争着举手和发言,教师需要维持更好的课堂纪律;一年以后,在这个班上,这位老师也很累,累在需要形成一种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积极举手的课堂氛围。

到高中阶段的课堂上,则几乎看不到学生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了,教室里没了主动举起来的手,当学生被老师点名叫起来时,被叫者慢慢吞吞、很不情愿。我在一节高中课上,发现一部分未被叫者不仅有了“庆幸”的感觉,甚至以不怀好意的轻笑“幸灾乐祸”,实际上,这里已经没有了生气,有的只是可怕的“荒漠”。

课堂上主动举手,实质是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为什么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越来越低呢?

一段时间,我也是不同意把这种变化的责任归咎于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因为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我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内敛、反对个性张扬。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三缄其口,沉默为金”更是成了修身明训。在这种文化背景中成长,我们就不敢奢望学生举手中的“生态景象”永远是森林。

2001年夏天,西南大学的靳玉乐先生给我们讲课,他说他到台湾讲学,发现台湾的中小学校长水平高,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理性强;同时他以这么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台湾校长们很爱提问:在他的一个报告会上,有一位姓陈的小学校长三次起来提问,这使其他校长面有愠色——因为他们将失去一些提问的机会,这位陈校长于是当着同学们自我解嘲:“可能我是一头愚蠢的猪,所以我的问题就多了一点。”

每当我对这头“愚蠢的猪”生出敬意时,我都要想,大陆和台湾同样受着中国文化熏染和陶冶,台湾的一个案例也许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对于举手变化产生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学校教育和教师是片面的,而完全归咎于社会、文化不仅也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

认真研究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举手提出问题的一般作法,我们不能不承认:很多时候,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在被我们一点一点扼杀,我们在破坏这课堂上学生举手的“生态”。

我曾多次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我问大家:“当学生被我们叫起来,我们在干什么?”老师大多承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听什么呢?听答案,听是不是我们期望的答案。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们关注、评价的不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而是他们答出了什么,关注的是他们回答问题的质量。

过于关注回答问题的质量——衡量质量的标准又大多是依据我们教师自己的标准——带来了如下问题:首先,既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么老师、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相同的答案,除非这种答案就明明白白地在书上、或黑板写着(这样问题本身提问的价值就不大);其次,教师相对学生是成熟的,而且通过备课是有准备的,学生则是成长中的,没有经过预习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准备。因此,按照自己的标准,学生的答案总是不完善的。对于不完善的答案,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怎么做的:一些老师选择了补充;一些老师不耐烦的要求“坐下!”;还有一些老师选择训斥和责难……

有人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这只跳蚤能够很轻易地弹出玻璃杯;如果把玻璃杯口用透明玻璃盖住,开始的时候,跳蚤尚能奋力上跳,但每一次都有玻璃挡住,过一段时间,把杯口的玻璃拿掉,这时,跳蚤上跳已经达不到杯口的高度了;如果不断地将上面的玻璃降低,跳蚤上跳的高度越来越低,最后,这张玻璃将跳蚤训练成了“爬虫”。

是否可以这样假设,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的天性、求知的渴望就如跳蚤天生的跳跃能力,我们的教育本应成为推进器和加油站使他们能够跳得更高,但是重结果、轻过程,缺乏主动精神、探索精神的支持鼓励环境的课堂教学反而成了这杯口的玻璃。

学生举手后,我们该怎么办?

曾经有一些教师希望在准备优质课竞赛时,给他们以帮助,我建议首先善待学生举手:一是真诚地倾听,不要一边是学生讲着,一边是我们在板书或做其它什么;二是对每一位站起来的同学,都真诚地说:“请坐下。”

许多老师并不在意这些细节,也有老师觉得“真诚”不起来,他们说:有的学生对问题想都没想好就站了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答案就举手;有的学生是为了哗众取宠,破坏了课堂纪律……

其实稍加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应该完全怪学生。站了起来才发现对问题还没有想好,并不等于学生在问题提出来时没有想到答案,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如果不进一步加工,视觉的感觉记忆在1秒以下,听觉记忆在4~5秒以下,当我们提出问题时,学生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但他们还没有对它进行加工就举手了,起来以后,感觉记忆时间已经过了,他们就忘了答案了。

不知道答案就举手的原因比较多:

有的是为了赢得一点自尊,显示自己对教学内容也是懂的;

有的是为了从众,如新课程提倡小组学习,为了小组形象和小组的声势,小组的同学都得举手;

有的还是为了老师的面子,为了“配合老师”,显示老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公开课、优质课的时候),参与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

哗众取宠的学生为什么哗众取宠,为什么会破坏课堂纪律?一般而言,哗众取宠目的在于引起老师的关注;那么,为什么冒着受惩罚的危险引起老师关注呢?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平常对学生关注不够。

    旧文,刊于《教师月刊》2014年1期(此处有删节)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发现课、分享课与验收课

    下一篇:一堂好课的10个标准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