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祥:3+3高考新政下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科学抉择?
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化 > 高考指南 >

余建祥:3+3高考新政下家长和孩子该如何科学抉择?


栏目: 高考指南     |      作者:余建祥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在推行3+3的高考新政,所谓的3+3即3个基础学科,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为必选科目。其中语文的难度要增加,数学的难度要降低,同时外语可以进行多次考试,把成绩最好的那次计入到高考总分。另外的3门功课是从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6门学科中选择3门进行考试。这就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权来选择擅长和喜欢的专业,相比于原来简单的文理分科无疑是一大进步。同时,+3的科目会安排在语数外的考试之后,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压力。所以,这次高考制度改革被称为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改革。

  面对这样的全新高考改革,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觉很不适应,那么家长和考生以及其他学生该如何来科学抉择呢?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以下两种选择:

  一、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即选择自己成绩相对较理想的三门功课,同时结合科目组合作为+3的选择。所以,有很多这样的科目组合推荐,以及最不推荐的组合等,这方面大家可以查看相关的文章和介绍。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方式很容易造成扎堆现象,有的课打死不选,有的课一窝蜂都选,比如物理难度本身较大,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学校甚至出现全校只有5人选考物理,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的现象。

  二、根据大数据来辅助选择。由于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出现,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最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浙江这一保障基数为6.5万。
  简单来说,即: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满分。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产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万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也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同时,有些组合如果选择的人少,反而极度占优,低分也能考入优质学校的相关专业。这就使很多人开始关注起高考大数据,根据高考大数据寻找冷门组合走捷径。

  可以说,这两种选择方式都是被动地适应新高考政策,利弊都很明显,对于学生的成长并不利,也不是高考改革的初衷,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改革注定是会走进死胡同的。作为家长和孩子,如果只是被动地适应高考改革,也必然会疲于奔命。

  科学的抉择应该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来做科学规划和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其天赋就是固定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及早根据孩子的天赋作科学的规划。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天赋,那么清华、北大就不是孩子的首选,而中国美院、中央美院这样的顶尖美术院校才是孩子的目标和方向。再细化到不同的专业,就可以更具目标性地进行选择。学习和高考应该是为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服务的,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退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1995-2007年连续13年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富,连续20年成为《福布斯》美国富翁榜首富。Facebook创始人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2002年进入哈佛大学就读,2004年,扎克伯格辍学,建立起了名为Facebook的网站。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成就了另一个伟大的公司,被称为被人们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从两个案例我们都可以看出,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大学只不过是这个征程中普通的一站,必要时完全可以因目标而放弃。正是这种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使他们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考试驱动型社会,一切围绕考试(如高考)而转,无疑是被动消极的,这在工业时代可能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一旦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那么必将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牺牲品。只有针对孩子的天赋,来做科学的规划和选择,才是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惟一选择。联合国发展公报指出,人类最迟会在二十年之内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而那个时候正是学龄孩子们的时代,没有科学的规划,他们将如何和人工智能去竞争,又如何适应那个全新的时代?(余建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高考志愿填报:了解这9组易混淆的大学专业

    下一篇:2017年高考状元大数据:什么样的家庭盛产学霸?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