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庙”——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6)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俗研究 > 中国民俗研究 >

从“家”到“庙”——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6)


栏目: 中国民俗研究     |      作者:盛燕 赵旭东

参考文献:

1.高丙中,2001,“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38卷,第42-50页。

2.高丙中,2004,“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民间文化论坛》,第3期,第13-18页。

3.高丙中,2006,“一座博物馆一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54-245页。

4.郭于华主编,2000,《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李慰祖,1941,《四大门》,北平: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

6.刘其印,1997,“龙崇拜的活化石——范庄二月二‘龙牌会’论纲”,《民俗研究》,第1期,第87-91页。

7.Selina Ching Chan, 2005, “temple-building and heritage in China”, Ethnology, vol 44 no 1, pp65-79.

8.陶立璠,1996,“民俗意识的回归——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仪式考察”,第4期,第34-43页。

9.特纳,2006,《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王斯福,1996“农民抑或公民——中国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问题”,北京大学演讲记录。

11.吴效群,1998,“北京碧霞元君信仰与妙峰山庙会”,《民间文学论坛》,第1期,第46-52页。

12.吴效群,2006,《妙峰山:北京民间的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

13.武文祥等,2001,“赵县范庄镇‘二月二龙牌会’的由来”,石家庄:河北民俗学会内部发行刊物《民俗通》。

14.叶涛,1999,走进“龙牌会”,《民俗研究》,第1期,第46-57页。

15.约翰•弗洛尔,帕米拉•利奥纳:“中国乡村的文化生活:以川主庙为例”,载张敏杰主编《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西方学者看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第301-322页。

16.岳永逸,2003,“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文化研究》,第2期,第43-54页。

17.岳永逸,2005,“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思想战线》,第3期,第31卷,第95-102页。

18. 岳永逸,2005,“乡村庙会的多重叙事——对华北范壮龙牌会的民俗学主义研究”,《民俗曲艺》,第101-160。

19.张焕瑞,2001,“中国龙文化园地的一支奇葩——赵县范庄‘龙牌会’”,河北:河北民俗学会内部发行刊物《民俗通》。

20.赵旭东,2001,“习俗权威与纠纷解决的场域”,《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74-84页。

21.赵旭东,2003,《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2.赵旭东,2005,“表征与文化解释的观念”,《社会理论学报》,第八卷,第二期,第229-276页。

23.赵旭东,2006,“中心的消解:一个华北乡村庙会中的平权与等级”,《社会科学》,第6期,第31-41页。

24. 赵旭东,2007,“文化认同危机与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复兴的二律背反”,《社会科学》,第1期,第54-62页。

25.周虹,1996,“‘龙牌会’初探”,《民俗研究》,第4期,第44-49页

 

Abstract: Since the open policy was carried out in last 1970’s, the revival of temples and ancestral temples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hina. The authors described the whole ritual of Longpaihui, through taking part in it in 2007, compared with the ritual before the Longzudian was built,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overnment, huitou and the scholars through the aspect of ritual vicissitude. As the Longzudian had been built, there is a process from “home” to “temple”. “Home” is family, inside token, while “temple” is public, outside token. From home to temple, it’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a local belief becoming to a culture heritage of dragon.

Key word: home, temple, Longpaihui

注释:

[1] 本论文的写作受到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中国乡村社会状况调查”的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2] 盛燕,上海全球观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地址:100094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赵旭东,电子邮件:xudong@cau.edu.cn。

[3] 笔者到范庄也和刘其印老师进行了访谈。

[4] 但据岳永逸的调查,范庄龙牌最早也是源于求雨,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全神信仰转化。

[5] 参见“范庄龙牌会记”中有详细的名单。

[6] 参见碑文“范庄龙牌会记”中列出此文的全名。

[7] Selina Ching Chan, Temple-building and Heritage in China.

[8] 约翰•弗洛尔,帕米拉•利奥纳:“中国乡村的文化生活:以川主庙为例”。

[9] 在当地五荤是指:酒、肉、葱、蒜、韭菜。

[10] 是笔者根据当地人发音记录的,不一定准确。

[11] 叶涛认为是“南无,阿弥陀佛”,见《走进“龙牌会”》。

[12] 碑文本无标点,是本文作者加标点以便阅读。

[13] 二十八宿原是二十八星宿的名称,古代的人因晚上沒有太阳來确定方位,因此利用二十八宿星來辨认方向。二十八宿星依序为: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

[14] 指类似于妖怪的东西。

[15] “挪神”指将龙牌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16] “挪人”指上一年轮值的会头搬出龙祖殿,新轮值的会头住进龙祖殿。

[17] 主要指会长史振珠与几个副会长。

[18] “双名制”:一俗一雅,一内一外,一少一长,一个通行于内部的亲密圈子,一个面向外面的大社会。它兼顾了个人生命史的不同阶段在社会联系上的不同范围,是一种跨时间和空间的表征思维模式(高丙中,2006:166)。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民俗学和历史学

下一篇:我国民间信仰的生态内质及现代意蕴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