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的传承习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民俗史话 > 中国民俗史话 >

浅谈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的传承习俗


栏目: 中国民俗史话     |      作者:黄伟庐

  木业,是专门以木材为原料加工制作器物的行业。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梅山古艺将梅山地区“百匠”叫“手艺”。工匠如石匠、木匠、篾匠、瓦匠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具有鲜明的梅山文化烙印,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匠人以师带徒的形式,让民间技艺代代传承。

  一、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简述

  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在梅山地区,木匠为匠人之首,民间有“木秀才”之誉称。木匠,又分为大作、圆作、弯作、船作、雕花作、锯匠等六支。大作专事修造房屋,制作箱橱桌椅板凳等家具用品。因所制器物多为方形,又称为方作。圆作主要打制各种圆形和扁形的木桶木盆。弯作以修造耕耘用的犁耙农具和辗屋器具为主,因那些器具多为弯状木料,故称弯作。船作专业钉制水上船舶。雕花作又称细作,以雕造小巧精美器物,雕琢花鸟虫鱼为业。清代蒲松龄《木匠》诗就反映出鲁班是木匠工具的发明者:“木匠祖师是鲁班,家伙学成载一船。斧凿铲钻寻常用,曲尺墨斗有师传。”《鲁班经》一直被后世木匠奉为经典,所记上梁仪式也沿袭下来。房主要预先择定上梁的吉日良辰,木工按期上梁。正梁中间画有八卦图,用红、绿、黄、白、青五色布包裹银元或铜钱放梁正中间。木工掌墨师傅,把斧头、墨斗、曲尺放在桌子上,五尺斜靠在桌子前方;瓦工的瓦刀、挂尺放在右前方。东家和木瓦工都要洗手洗脸,家主点烛燃香,请木工上梁。木工掌墨师傅走到桌前,口中念叨:“伏以!鲁班来得迟,正是上梁时。”早晨则曰:“鲁班来得早,此刻上梁好。”木工把青布搭在梁上,从梁头搭在梁尾,将五尺红布挂在梁上,斧头红系在斧头把上,点香并向上作揖,转身向前门作一揖,在大门前插一炷香,瓦刀底下插一炷香,开始封梁。石匠师傅站左边,木匠师傅站右边。然后祭酒,师傅拿起酒壶道:“有请众神仙,师尊齐享用。一请天地水府,二请日月三光,三请开夯老祖,四请紫薇中央,五请老君先师,六请风伯雨师,七请玄老师尊,八请蒋太真人,九请九天玄女,十请玉皇大帝。”还有地方风俗,要在梁上贴红纸写有“上梁大吉”等字符,还有贴道家符咒的,梁上挂小弓箭的……木匠技艺复杂,制作对象繁多,规格尺寸全凭记忆。榫、眼、角、丝毫不能差错,特别是起木屋楼宇时,上百支梁柱、川方、楼袱、地脚、爽敦、椽领、机方撑木等组件,上万个榫眼、钉栅,必须对接得天衣无缝。“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民间俗语就来源于此。那时没有图纸,全凭一支竹子剖开制成的“丈管”记录下全部尺寸规格。确实是件不易的事。怪不得木匠一定要学“三年帮一年”才能出师自立呢。

  木匠的主要工具有:锛、凿、斧、锯、刨、锤、钻、铲、锉、尺、墨斗等。按制作物件,木匠要先以尺寸下料,用墨斗弹线,然后沿线锯木解板等。将锯开的木料用刨子推平,这叫刮料。木工初学一定要学推刨子,刨子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刨、二刨、小净刨,还有拉刨。大刨主要是刮平,小刨主要是净面。刮刨时眼睛要往前看,刨几刨瞄一瞄,达到平光为准。刮平的标准是放料板时落地不响,特别是刮平的板料面贴面放不许有声音,这既需要有臂力又需要很好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还得使料的宽窄薄厚一致。检验刮料技巧的是沿缝、粘板儿。木匠凿眼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凿眼要求不歪不扭,凿出的直眼要像铸的一样方正。有经验的木匠“前打后跟,越掏越深”。木匠用卯榫制作的家具一颗钉不用,又结实又美观,“钩心斗角”的古建筑,大地震过后而不倒,这种卯榫技术,既艺术又科学,令世界折服。木匠斧子一面开刃,一面平,俗语说:“木匠斧子一面砍。”赞木匠对联: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锯子劈开新世界,斧头砍去旧东西。

  二、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的传承习俗

  学徒先得拜师。无师自通的木匠,在梅山地区称为“蛮木匠”。名师出高徒。高徒是师承精湛技业,又懂行业规矩的。行业规矩是一个行业经历许多年代,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提炼,总结出的施业经验和规范准则,涉及人品修为和专业技术。这些经验和规范准则必须符合本地的文化思想意识,被社会和业内接受认可,同时能够便于本行业操作,又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没经过艰苦的学徒生活磨砺,没有优秀师傅的科班传授,就没有行业规矩,也就没有规范的施业操作。木匠学徒多是未婚的年轻后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木匠学徒从第一天学徒生涯开始,干的就是力气活儿。刮拉凿砍锛,没力气是不行的。“老先生,少木匠”。木匠这个行当,是年轻力壮人干的,人老了,虽有多年的技艺,但没了强壮的身体,就吃不开了。所谓“老先生”,指的是看阴阳风水的先生和给人看病的先生(医生),这些先生越老越被人看重。“架得五山倒,才砍六山柴”。木匠学徒最好要有健康而且强壮的身体,这是以后当一个优秀木匠的重要条件。

  学木匠拜师,一般在正月大年初五,由保人---街面上有头面的人,领着拜师人到师傅家,引荐之后,由保人当面讲明师徒之间的约定。主要约定是:学徒期限为三年零一节(学徒三年后到第四年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途不准退师;学徒期间不开工钱;学徒期间不准结婚成家;师傅打骂徒弟,万一打失手,不偿命;师傅负责徒弟的穿衣吃饭。这些条款,保人早已对徒弟及其家人预先讲妥,这时是正式宣布生效。拜师人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认师行礼,跪地磕头。第一个头是要磕给祖师鲁班的,还有张良先师、斧头凿把先师、曲尺墨斗先师,那里摆放着一张锯和一把斧子。由师傅念叨一声:给祖师爷磕头!徒弟冲屋子正面墙方向磕头就是了。然后给师傅磕头。师母若在场,自然也要磕头礼认。大礼行过,拜师仪式结束。仪式虽然简单,约定也未写在纸上,但效力却是不容置疑的。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社会上和行业内人人认可的信条。徒弟一生都以父礼尊崇师傅。“师徒如父子”,师傅如爱自己孩子一般爱护教育徒弟。拜师仪式完成,徒弟就留住在了师傅家。除非师徒两家十分临近,徒弟才回自己家住。“要想会,跟师傅睡”。只有常和师傅在一起,一起干活,一起生活,关系上成为师傅家庭中的一员,感情上达到亲如父子的程度,师傅传艺自然会尽心尽力。有不少需用“意”传的道理,有时就含在师傅的“闲话”里,常在左右,能从师傅的话语中悟出很多东西。木匠学徒不能说很苦,但确实很累。徒弟要勤快。早上必须早早起床,先收拾好自己的事。待师傅起床后,给师傅倒尿壶,打洗脸水是必干的活,然后干些杂活。等师傅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即与师傅一起去雇主家。拜师后的第二天,徒弟就要随师傅上工干活了。徒弟跟随了师傅,师傅就要对徒弟负责。人身安全,自我保护。木匠外出做活儿,免不了晚归走夜路,随身带把锛子或带根伍尺,既能壮胆,也确能防身。伍尺和锛子在木匠工具中,算是长“兵器”了。斧子虽然也可以带着防身,但其形象似有拦路剪径之嫌。斧子人人可有,锛子和伍尺却是木匠独有的,随身带着,既当用,又不显露本意。做木架,占用场地大,只能露天作业。约定中虽有师傅包徒弟吃饭一款,实际上,除了个别歇工日外,木匠一日三餐都在雇主家吃。所以早上外出的很早,步行到雇主家,先搬出工具干一阵子活儿,雇主家也预备好早饭了。晚上收工后,吃罢晚饭,回家时常常是暮色苍茫。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齐鲁文化—鲁文化在中国上古文化中的地位

下一篇:辽阔的刀郎部落,淳朴的民俗生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多浪人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